品读苏子 -PPT 3课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 * ——走进苏轼的传奇人生 主讲:【青葵队】 徐石磊 〈哲学〉 张美琎 〈历史〉 常 娱 〈经济〉 “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 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赵翼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在朝—— 外任 ——贬官 王 弗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一 斛 珠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文如篆。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 芳伴,为说相似,目断西楼雁。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狂”态毕露 豪放奔腾的气势如 洪水破堤般一泻千里, 虽不乏激愤之意, 但充分分展示了 苏轼渴望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江 城 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 量,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 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寥落之人,最是容易做凄苦之梦。“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时间从不会照顾人的感受。东坡没有把这份悲痛形诸于口口声声的 碎碎念中,而是把它潜藏在了心底。若不是每每思念亡妻,今夜的 梦中,自己又怎么会突然回到故乡呢?梦醒后,只能将思念深埋。 其词字字深情,令人泣下。苏轼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行 遭遇和无限感慨,反映出对妻子深沉的忆念。如春蚕吐丝,幽山流 泉,从诗人胸臆间泻出,质朴自然。豪放的苏子不排除婉约,一样 有着满腹哀愁不知诉与何人。 人生态度, 诗文风格 产生极大变化。 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 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 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至平淡。 诗案后,少有了致君尧舜的豪放飘逸, 相反越来越转向大自然, 转向人生的体悟。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吟啸徐行 东坡居士 我们赞美 流放中的潇洒, 禁锢中的自由, 折磨下的坚强。 一颗闪光的心。 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历典八州 行程万里】 超然心境 哲学思想 · 寄寓思想 · 虚幻意识 · 苦难意识 “吾生如寄尔。” “人生如梦。” · 寄 寓 思 想 寄寓之意,既谓此世界对任何一个生命来说, 皆非永恒停留之所。 背负青天,依托大地的寄寓者,要展示“人”的 创造力的丰富性。坎坷的境遇因此而化为充满艺术 审美情趣的人生寄寓过程,艺术创造是苏轼的真正 生命。 (核心) “某平生无快意事,惟做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 · 虚 幻 意 识 “也早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尔。” “一梦江湖昔五年。”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以主体性来克服人生的虚幻意识, 转悲为喜。 一生所处的环境,是苦难意识产生的现实基础, 诗人敏锐的感知力和智者的超常观察力,使苏轼对 人生苦难体味极深。 相对于虚幻意识,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