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种群的特征4.2种群的数量变化--一轮复习.ppt

4.1种群的特征4.2种群的数量变化--一轮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种群的特征4.2种群的数量变化--一轮复习

使用方法: *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昆虫 B、一块田地里的狗尾草 C、一颗树上的寄生物 D、一座山峰上的树 B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总和。 同种生物 全部个体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较高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2、估算法: ?? 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 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小的种群时。? (1)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 常用的取样方法: 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昆虫卵、蚜虫、跳蝻) ※样方大小:一般1m2的正方形 ※步骤: 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跳 蝻 计数样方内,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上 的个体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计数原则 3 4 3 3 2 株数/m2 5 4 3 2 1 组别 种群密度为: 5 =3 2+3+3+4+3 不会对动物产生伤害 不能过分醒目 要能维持一定时间 捕捉 标记 重捕 放回 计算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2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鼠,发现有标记鼠10只,求该地段鼠的总量。 X=96只 x 32 = 30 10 出生率和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出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迁入率和迁出率    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组成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增长型 衰退型 稳定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1)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蜜蜂、象海豹等 及人工控制的种群 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3)雌少雄多型 为什么大多数生物种群雌雄性别比率约为1:1?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0-4岁 婴儿性别比逼近120:100 远超国际认同的最高警戒线107:100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 进而引起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其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出生率下降 种群密度下降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 迁入率迁出率 影响数量变动 1. 某旅游区内有8群猕猴,共240只,我们称这些猕猴为( ) A. 8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 8个种族??????????D. 一个群落 巩固练习 B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2户养的是山羊,这些羊是(?? ) A.一个种群???? B.一个群落????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C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时(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D 3、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 5.在田野的不同地点施放性引诱剂,最直接的效应是( ) A、害虫死亡率增高 B、害虫种群密度下降 C、害虫出生率下降 D、害虫种群性别比例失调 D 6、为A、B两个地区的人中年龄组成示意图。设A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a,B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 ) A.a>b B.a<b C.a=b D.a≈b B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时间 数量 512 256 128 64 32 16 8 4 2 细菌 数量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时间 (min) 数量 时间 “J”型曲线 1、条件: 3、时期: 2、特点: 新物种迁入的开始阶段 实验条件下 种群数量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