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放射性污染去污 原则 尽快去污; 配制合适的去污剂; 合理选择去污方法(浸泡、冲刷、淋洗和擦拭等); 去污过程中防止交叉和扩大污染; 去污过程所产生的废液或废物要作为放射性废物处理; 去污时同样要做好放射防护。 * 一般性去污 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反复进行冲刷,去污效果即可达到规定要求,对于光洁度较高的玻璃器皿,反复用流动水冲洗即可。仪器与设备若用常规清洁方法去污达不到标准要求时,可用特殊方法去污。防护服装、个人衣物、床上用品有污染时应放入储存器,待衰变达到可接受水平以下时予以清洗,测量合格后作为干净衣物对待。 * 事故性去污 若有放射性溶液溅洒到工作台面或地面,应立即用吸水材料将其吸干,再用湿布或湿棉球等反复由外向内擦洗,直到表面污染程度降至规定的控制水平以下,必要时作出污染区域标记,切忌冲洗或拖洗以免使污染区范围扩大;工作台面长半衰期放射性核素(T1/230d)污染时,应剥离表面或长期覆盖。 * 体表去污 皮肤污染立即用水冲洗,可用软毛刷轻柔刷洗,防止损伤皮肤;头发污染可用洗发液、3%柠檬酸溶液或EDTA溶液冲洗头发;眼睛污染时可用洗涤水反复冲洗;伤口污染时应根据情况先予止血,再用0.9%氯化钠或3%双氧水冲洗伤口。 * 放射性废物处理 固体废物可采用放置衰变法进行处理,即在专用设备中存放至大约10个半衰期或剂量检查达到允许水平后,作为非放射性一般废弃物处理。 放射性气体利用大气使其稀释和扩散,通过实验室内的通风柜排气管排入大气,对排气管道要求高于50m内建筑物3m以上。 液体废物用稀释、净化等措施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并对排放水定期进行监测 。 *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就业前的体格检查 血红蛋白低于110g/L(男)或100g/L(女); 红细胞数低于4×1012/L(男)或3.5×1012/L(女); 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5×109/L者; 血小板持续低于100×109/者L; 严重的心血管、肝、肾、呼吸系统疾患、内分泌疾患、血液病、皮肤疾患和严重的晶体混浊或高度近视者; 神经、精神病患者等等。 *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的项目中,可根据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不同特点选择重点检查项目。对疑有放射性核素已进入体内的人员,应当进行体内放射性核素积存量的检测,在这方面可做小便、大便或呼出气的测定或人体整体计数。全面定期检查和重点定期检查的时间间隔和频率,则以有关工作条件和职工健康等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而言,可根据放射性工作场所的级别或个人平均剂量水平而决定常规检查的频率,如甲级工作场所、乙级工作场所和丙级工作场所,常规检查的时间间隔可依次延长。 * 受特殊照射人员的医学观察 受照剂量接近100mSv时,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作血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对由于事故而发生皮肤或伤口受到污染,或者放射性物质被吸入和食入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如清除伤口或创面的污染、手术、服用加速排泄药和催吐剂等。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及时。 * 我国现行放射防护法规体系 名 称 发布机关 发布时间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规定 放射免疫测定盒邮寄办法(试行) 关于肿瘤放射治疗剂量学的若干规定 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及公众健康状 况调查规范 射线防护器材防护质量管理规定 放射防护监督员管理规定 非医用加速器放射卫生管理办法 γ辐照加工装置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核设施正常运行和事故期间公众受照剂 量检测与评价规范 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安全守则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 保证管理规定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 国务院 卫生部 卫生部、邮电部 国家计量局、卫生部 卫生部 ? 卫生部 卫生部 卫生部 卫生部 卫生部 ? 卫生部、国家核安全局 卫生部 卫生部 ? 卫生部 1989.10.24 1978.3.27 1983.3.30 1985.5.25 1985.12.27 ? 1988.11.28 1990.4.3 1991.1.10 1991.4.26 1992.3.15 ? 1992.6.24 1992.10.13 1993.10.13 ? 1994.10.8 * OVER * * 辐射生物效应与辐射防护 * 辐射的分类 非电离辐射 粒子振动,温度上升 能量低,不足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如光线、超声波、无线电波) 电离辐射 化学变化 损害 有足够的能量使原子中的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离子 (如α、β粒子、X射线、γ射线) * 辐射防护的目的 在放射实践中得到最大收益 将辐射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 辐射剂量单位 照射量:表示射线空间分布的辐射剂量,即在离放射源一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酸性水汽提装置技术改造分析.doc VIP
- 《临建标准化箱式房技术标准》2014.7.12印刷版.pptx
- 《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术).doc
-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天天练_每页100题(打印版).docx
- 北京大学初党练习试题附答案.doc VIP
- 乌兰察布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 品管圈PDCA案例-提高成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pptx
- ZTE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报告.docx VIP
- 中国船级社规范 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 2022(272).pdf VIP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中学校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