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孔介质热湿传递的国外研究综述.doc
多孔介质热湿传递的国外研究综述
摘 要 多孔介质墙体热湿耦合迁移对建筑热工性能及建筑能耗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介绍了国外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研究进展。为相关学者开展此类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文献借鉴。
关键词 多孔介质 热湿耦合传递 研究方法
墙体材料大部分都属于多孔介质,墙体内的水分会对墙体传热性能造成影响,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另外,潮湿材料上易产生霉菌影响室内空气品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卫生。研究建筑围护结构热湿传递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对建筑墙体热湿耦合传递的研究是以多孔介质热湿传递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1多孔介质热湿耦合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始于1856年达西定律的提出。之后,Lewis和Philip 、Devries又分别提出了扩散理论模型及双场耦合理论模型。而Luikov经过对多孔介质热湿传递大量研究,提出了唯象湿迁移理论,使得多孔介质理论模型得以发展。此后大量关于热湿迁移的研究工作基本上都是以Luikov理论为基础开展起来的。Haupl建立了多孔材料的热、湿及空气渗透三项耦合模型。近些年,Budaiwi等人以不同驱动势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的非稳态热湿传递模型。Fitsum和Gerson都考虑了热、湿及空气三项耦合传递,并以此建立了非稳态计算模型。Win-Jin Chang等、Noel D分别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法和周期求解法得到了恒定边界条件下墙体温度和含湿量的分布的解析解。
2多孔介质热湿耦合实验研究
多孔介质内热湿传递的理论并不完善,所以理论模型还需要实测数据验证。Cammerer测定了墙体含湿量,研究了含湿量对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Tenwofde、Yang对不同结构的墙体进行了热湿实验,研究了材料的热湿性能。Stewart 和William实验研究了空气压差对水蒸气迁移的影响。Hosni等针对混凝土墙体内热湿传递进行了一系列实验。Roels等人用显微焦测X射线的方法研究了多孔材料中的液态水流动。Rafik等实验验证了非等温水分迁移的改进的二维Luikov模型。M?Qin开发了一个新的实验装置。对样品内非稳态温度和水分分布的演化进行了测量。还提出了确定温度梯度系数的实验方法。Arambula等实验测得多种材料内的水蒸气迁移系数。Desta等搭建了实际气候下足尺寸轻质墙体实验台来研究其热湿迁移过程。
3结语
经过近百年的研究,对多孔材料的热湿问题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数学模型。但是由于其传递机理复杂,影响因素难以确定且不同材料参数差别较大等原因,目前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热湿传递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I.Budaiwi,R.El-Diasty,A.Abdou.Modeling of moisture and thermal transient behavior of multilayer non-cavity wall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1999(34):537-551.
[2] Matsumto M,Hokoi S,Hatano M.Model for simulation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processes in building materials[J].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01(36):733-742.
[3] Fitsum Tariku.Transient model for coupled heat,air and moisture transfer through multilayered porous med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0(53):3035-3044.
[4] Gerson Henrique dos Santos,Nathan Mendes.Heat,air and moisture transfer through hollow porous block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9(52):2390-2398.
[5] Win-Jin Chang.An analytical solution to coupled heat and moisture diffusion transfer in porous materi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00(43):36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