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木生:用独臂造福大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木生:用独臂造福大山.doc

张木生:用独臂造福大山   植树造林、兴修公路、关注教育……30多年来,独臂党员张木生尽心竭力,以军人的本色和党员的担当,为大山深处的新合村造福。   65岁的张木生走起路来步履生风,右臂腕下空荡荡的袖子随风飞扬。   “虽然只剩一只手很不方便,好在已经习惯了,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张木生并不回避旁人的眼光,回忆35年前那场事故,他显得从容而淡定。   张木生是剑河县观么镇新合村人。1981年,在一次修建灌溉水渠的爆破中,他不幸失去右臂。然而,这个苗家汉子却凭着惊人的毅力,独臂垦荒,带领群众造林护林,为家乡发展尽心竭力,在当地传为佳话。   军人退伍不褪色   有章法、讲原则,办事雷厉风行、精明干练,在新合村村民印象中,张木生军人风范十足。   张木生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家庭贫寒,小学未毕业便辍学回家干农活。1971年秋季,张木生应征入伍,在部队一呆就是9年,直到1980年光荣退伍。   部队生涯锻造了张木生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坚韧不屈的军人品质。怀揣激情和梦想,张木生退伍后,决定为建设美好家乡大干一场。让他没想到的是,正当他准备施展抱负的时候,却遭受意外。   1981年5月,农忙刚刚结束,由于持续干旱的天气和灌溉水渠的渗漏,新合村十余亩农田严重干涸,栽下不久的秧苗奄奄一息。张木生决定带领群众兴修水渠。拓宽水渠过程中,一块巨石需要爆破。考虑到爆破任务危险,而村民又缺技术,张木生自告奋勇,带着雷管前去执行任务。点燃引线后,前几支雷管都顺利引爆了,但最后一支却迟迟没有反应,等张木生慢慢走近排查时,意外发生了。   “当时只感觉脑袋‘嗡’的一声,右臂被飞来的石块击中,随后自己就没有了知觉。”张木生醒来时已经是在县城医院,当他发现自己被截肢失去右手时,巨大的痛苦瞬间涌入心头。家庭怎么办?未来怎么办?……张木生一度感到绝望。   不过,张木生没有沉湎于悲痛,回想部队多年的培养、首长的教诲与战友的勉励,冷静下来的他迅速重拾信心,经过在医院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后,终于坚强地站了起来,义无反顾地投入新的工作。民兵连长、治安联防组组长、治保主任……几份工作,张木生一干就是十多年,没有怨言,默默奉献。   “当时村里面风气很不好,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常常挑衅闹事,动不动就打架,张木生虽然失掉一只手,但他却很有威望,并且因为他处理事情公道得体,村里逐渐变得安定团结。”新合村老文书万方能说。   “一味颓废下去是没有用的,生活要继续,只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正视人生。”张木生对待生活的态度感染了不少人。过去,新合村附近的一些退伍军人常向张木生诉苦,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我们困难,但老百姓更困难,我们是军人,就应该大力发扬军队作风,发挥模范作用,虽然我们现在退伍了,但军人退伍不褪色,要有敢于担当和进取的勇气。”张木生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   用独臂为家乡披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出台文件开展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工作,鼓励个人承包集体荒山植树造林,并给予一定补贴。   新合村一些村民跃跃欲试,纷纷向村里申请承包造林用地。张木生不急,他有自己的打算:“大家都在抢选比较肥沃的土地造林,面积非常少,很难看到效益。”要造林,就要把林造大,才能保持水土,美化家园,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1983年,张木生与家人商量后,毅然承包了村里大家认为土质最差的400亩荒山作为造林基地。   “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举动太疯狂了,不可行,但我当时内心却非常坚定。”回想当初的选择,张木生说,幸好还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之前住院养伤已花光所有积蓄,为了造林,家里不惜把仅有的牲畜都卖掉,用作造林资本。”   白手起家,张木生起早贪黑,携家人一起上山植树造林。为了争取时间,他甚至在基地林里搭建简陋的工棚,吃住都在山上解决。独臂垦荒造林,艰难程度难以想象。“右臂断后,铁锹把只能夹在腋下,摩擦久了,有时候竟然磨出血泡,到晚上蘸着盐水清洗伤口,疼痛难忍。”回想当初造林的情景,张木生感慨不已。   经过三年艰辛造林,400亩荒山披上了绿装。意犹未尽的张木生又与人合伙,再次承包村里的227亩荒山。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为了护林,造林完成后张木生不顾家人反对,连续两年的大年三十独自在山上度过。   张木生的实干精神让村民佩服不已。1995年,张木生被村民选举为村支书。上任之后,张木生四处向村民讲“造林经”,算经济账和生态账。一时间,新合村男女老少激情高涨,开荒造林,热火朝天。不到两年时间,全村造林面积达6000多亩,退耕还林670亩,森林覆盖率达100%,成为观么镇造林示范村。   “走在树林里,满眼都是绿色,鸟声不断,流水潺潺,真有种不想出去的感觉。”张木生自豪不已。如今,他苦心经营2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