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洁若:翻译,我就是乐此不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洁若:翻译,我就是乐此不疲.doc

文洁若:翻译,我就是乐此不疲   文洁若曾和丈夫萧乾一起翻译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同时是我国翻译日文作品最多的人。如今年近九十,她依然每天伏在案头读书、翻译。终其一生,翻译对于她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工作、理想、热情、归属……我没有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她,但她在给我讲述的过往和现在里,似乎一直在对此进行解答。   拜访文洁若先生时,她刚刚过完89岁生日。最近,在译校佐多稻子的《树影》。   翻译的空间很特别,一间空屋,一张靠窗的书桌,两盏台灯,再无其他。可能是屋子空荡荡,让文洁若看起来比我设想中还瘦弱许多。电话里听声音底气十足,充满活力,会让人有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的想象。而眼前有些驼背的老人,虽然耳聪目明,但体态的娇小,让桌上的辞典都显得过于厚重。   书桌上有一本日历,每一天的方格里,都记录了文洁若的翻译进度,“7月7日,共五页,1350字”,“7月8日,共二页,540字”,“7月9日,共二页,540字”,“7月10日,共五页,1350字”,没有一天间断。即使在她生日当天,记录着某某某来祝寿,也还是翻译了两页。粗看下来,四五页是文洁若现在每天常规的工作量,两页是保底,每个翻译量较少的日子都会记录几笔生活中其他的琐事,比如去邮局、理发、办一些手续之类。当然,接受采访也要占用时间,文洁若说,为了我们的约访,她特意在前一天多翻译了两页。   “很多人都觉得翻译工作挺辛苦的,但我就是乐此不疲。对于游山玩水、看电影、看戏,我都没有兴趣,我就是喜欢翻译、写作。我对生活的要求很简单。”1999年萧乾去世后,文洁若始终一人生活,没有“投奔”在美国的儿女,也没有要求他们回国陪伴,完全自理生活,买菜、做饭之类的家务不请保姆,都凭一己之力,是为翻译之余的调剂,好让眼睛休息。不去养老院,因为在那里作息会受到限制,不能自由地安排时间做翻译。   翻译的空屋其实不是为了清静故意为之,而原本是家中两套单元房中的一套。萧乾在时,两套合为四室一厅,是为他们的书斋。而今文洁若独自生活,起居的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缩小,虽然两套房子合并在一起面积也并不算大,但对她来说,左右顾及已经是负担,因此就只留下一套用来生活。刚刚搬空的屋子,在新房主入住前就成了文洁若躲避杂乱的临时工作区。   她日常生活的空间也确实杂乱,每一间屋子都因堆满书籍报纸杂物而变得拥挤。印象中,凡是译者家中往往空间再小也会有几组书柜,占用一整面墙的不在少数,但文洁若没有。满满当当的房间,不管站在哪儿,随便一转身,倒都能伸手够到几本书,但又几乎全是字辞典。她说现在雅贼不少,因此书都是看完就捐,记录在册的也有两千多册了。   原本的卧室已经几乎闲置不用,门厅似乎承担起文洁若全部的起居。书桌照例摆在临窗的位置,背对着楼道的防盗门。这样一来,不管是门铃、电话铃,都会在离她最近的地方响起。睡觉也在这儿,窄小的单人床挨着饭桌,能够活动的空间不多,想必大部分时间,文洁若只是从一点到另一点。吃饭更简单,煮些东西,微波炉可以热上好几顿。   对于儿女,文洁若也少有要求,她说他们大体三五年回国一次,回来时也不会同住在一起。“除非他们死乞白赖回来,我可不敢说‘要你回来’,飞机不是老掉嘛?要是出点儿什么事儿,我这辈子就没法过了。而且他们回来,我还得花时间招待。”说起这些,老人的神情倔强得可爱,“孩子不来无所谓,得出色,我得问,吊儿郎当的就不行。”屋中,最显眼的其实只有萧乾以及他们的儿女和孙辈的照片。 文杰若和她的随笔集《岁月流金》   萧乾曾在1991年的《一对老人,两个车间》一文中写道:“我们还有一种共识――一个更重要的共识:人生最大的快乐莫如工作……我们都庆幸搞的是文字工作。干这行当,无所谓离退休,只要有纸笔,随处都可以出活儿……”文洁若还在继续用生活印证这两句话。她告诉我,现在她依然能自食其力,走到哪里都还可以工作,教人写毛笔字、教英文、教日语、搞翻译,完全可以养活自己。我猜想,如果语言、翻译对一个人来说只是工作或者工具,89岁时未必会有如此的骄傲和自信。终其一生,翻译这件事还给了文洁若什么,或者意味着什么?理想、热情、信仰、归属,或者成了生活本身……我没有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她,但她在给我讲述的过往和现在里,却又一直在对此进行解答。   她和萧乾之间姻缘的开始就是因为翻译。   1953年,萧乾被调到文洁若当时所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最初,文洁若当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和他走在一起。但是因为工作,她经常会捧着译本,带着原书去向他请教。她回忆说:“他讲话诙谐幽默,除了对译文表达明确意见,还给我讲一些道理。他反对直译、硬译,强调无论译什么,首先要掌握原著的内涵。我被他的学识吸引了,没有一个同龄人引起我那么大的兴趣。我意识到在文字工作上,我不但找到了一位向导,也有了知音。”   萧乾在“二战”时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