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字课件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 考 题 一、什么是古今字?试举例说明。 二、什么是异体字?试举例说明。 三、异体字在形式上的分歧主要有哪些? 四、什么是繁简字?繁简字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五、谈谈你对汉字简化的看法。 ? 5. 转 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意思是把同类属的字放在同一部首,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可以互相解释。 6. 假 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意思是本来没有那个字,依据已有的字形字音寄托一个新的意义。 “汉人谓县令曰令长,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令之本义,发号施令也;长之本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为之,是谓假借。” (段玉裁《〈说文解字?序〉注》) 如:“然”字,原来是“燃”的古字,被假借为代词或连词;“其”字是簸箕的“箕”的初文,被假借为人称代词或语气词。古汉语中的虚字,几乎全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字。 思 考 题 简述“六书”名称的由来。 简述《说文解字》中对于六书的解释。 3. “六书”中真正的造字法有哪几种? 请指出下列汉字分别属于哪种造字法? 日 从 雨 家 造 月 孝 北 淼 本 鱼 弓 矢 牛 木 僧 森 末 松 口 上 三 朱 刀 刃 武 明 牲 尘 泪 牟 芬 甭 甘 娶 功 闻 益 瓜 取 鸡 休 羊 鸟 日 从 雨 家 造 月 孝 北 淼 本 鱼 弓 矢 牛 木 僧 森 末 松 口 上 三 朱 刀 刃 武 明 牲 尘 泪 牟 芬 甭 甘 娶 功 闻 益 瓜 取 鸡 休 羊 鸟 第四节 字的形体变化和意义 一、古今字 1. 关于古今字的概念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        汉代的经学大师郑玄在注释“三礼”时最早使用了古今字这个术语。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礼记?曲礼下》 君临天下的人称为“天子”。对外治理诸侯,对内划定职位,交托政务、论公授职,自称为“予一人”。 郑注:“《观礼》曰:‘伯父寔(实)来,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 “古今字”的概念产生于训诂学盛行的汉代。训诂学中的一大条例即是“以今字释古字”,“古今字”的概念遂由此而生。 “余”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在西周金文辞中习见;而‘予’字最早始见于战国文字,用为第一代称词晚于‘余’字。于是这两个字在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时构成古今字。“余”用在前,是古字,“予”用在后,是今字。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的“谊”字下有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凡读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非如今人所言古文、籀文为古字,小篆、隶书为今字也。” 莫: ①日落、傍晚。 暮 ②表示否定。 《诗经·东方未明》:“不夙则莫。” 要:   ① 人的腰部 腰   ② 重要、关键 《荀子》:“量要而带之。”       反: ①扳、拉。 ②回来。 返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从邯郸 反。” 2.古今字的分类:   清人王筠在分析了古字和今字的关系后,提出了“分别字”的说法,即造今字的目的就是从字形字义和古字区别开来。他将古今字概括为两种情况。他说: 字有不需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种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一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则只分其一义也。”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