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液化教案及教案分析
“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教学方案
溧水县洪蓝中学 单远青
课 题 液化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目 标 表 述 1、通过观察实验,感知液化现象;
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并了解在实验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4、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作出简单解释,了解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制 定 依 据 教 材 分 析 1、
2、 学 情 分 析 学生有什 么 1、 学生缺什 么 1、 教 学 重 、难 点 重、难点表述 重点:1、 助 学 方 案 1、2、3、 教 学 过 程 教学
阶段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课题
液化
现象
液化的第一种方法
液化的第二种方法
师:提问汽化概念、两种方式及吸放热情况并板书;
师:PPT展示要进行的演示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观察烧瓶口,烧瓶内壁和玻璃板上出现的现象;
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生:描述实验现象;
师:用PPT展示实验现象(略);
师:对照实验现象向学生介绍液化的概念并板书;并通过问题“教室中有水蒸气,为什么不发生液化?”向学生介绍液化的条件;
生:注意听,理解与体会;
师:与学生起讨论“白气”的状态及形成的原因,并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中出现“白气”现象;
生:学生举例:冬天,在室外讲话时呼出“白气”,吃冰棒时,冰棒会冒“白气”等;
师:通过比较冬天与夏天口中能否呼出“白气”,向学生说明温度越低,越容易发生液化;
师:让学生思考课本P.40页“3W”,第
6题课本P.40图2-21,请学生回答;
生:学生回答(略);
师:(PPT展示)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根据图中的情景,你能判断出哪个房间的气温较高吗?为什么?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向学生提供雾、露、霜的形成,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是液化现象;
师:向学生介绍不同气体的液化温度,介绍第二种液化方法,并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的实验,教师用PPT展示实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师:介绍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应用;
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师:反馈练习:
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会发现瓶的外壁“出汗”,这是因为( )
A、水会从瓶内慢慢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C、瓶外壁的水不断汽化 D、以上都不对
2、《学习手册》P.21页第10题
3、在完全相同的A、B两个量筒中放入同样多、同温度的水(如图1),然后做图2所示的实验,结果发现A量筒中的水面升高了,且水的温度要比B量筒中水温高出20℃左右,请你解释。
生:回答(略);
师:布置作业。 明确观
察目标
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让学生尝试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知道自然界中的水的液化现象
巩固对液化现象的认识,液化放热的理解
板书设计 液化
1、液化: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2、液化特点:放热
3、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当堂反馈 《评价手册》当堂评价 家庭作业 《评价手册》巩固练习 反思与重建
教案分析:
一、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
1、教材编排的意图:
本节课的内容是气体的液化现象,在本节章中,教材先通过“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向学生介绍了液化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气体的温度,并记学生对液化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紧接着通过实验向学生介绍了液化的第二种方法,压缩气体的体积,并提供了生活中的一些液化现象,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在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液化现象有全面的认识。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继汽化现象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物态变化。在正确理解液化的基础能促进对汽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现象深入理解。
3、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学生对实验现象是不陌生的,但对于整个水滴形成的来龙去脉并不能很清晰的说明,上课时应加强对实验过程的认识。
二、目标的设定:
1、通过观察实验,感知液化现象;
2、知道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并了解在实验生活中的应用;
3、知道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液化时会放出热量;
4、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液化现象作出简单解释,了解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三、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重点的确定及依据:中考中对物态变化知识的考查还是较多的,一般为7~8分,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区分各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而对于液化学生是不容易正确认识的,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