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四版 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

《环境监测》第四版 期末复习总结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环境监测目的: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环境监测过程 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的分类 1、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这是监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 根据特定的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 (1)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 (2)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 (3)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环境监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4)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型监测 3、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 (二)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 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环境监测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等。 环境监测的发展 1、被动监测 环境污染虽然自古就有,但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最初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学毒物所造成,因此,对环境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以确定其组成和含量的环境分析就产生了。 2、主动监测 随着科学的发展,到了20世纪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不仅是化学因素,还有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所以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环境监测的手段除了有化学手段,还有物理、生物等手段。同时,从点污染的监测发展到面污染及区域性的立体监测。 3、自动监测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在地区布设网点或在重点污染源布设监测点,进行在线监测,当污染程度接近或超过环境标准时,可发布指令、通告并采取保护措施。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所以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和拮抗作用等情况。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表现在监测手段、监测对象分析和监测数据分析的综合性。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样本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 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要有一个量值追溯体系予以监督。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1、经过优先选择(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的对象)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以及目前已有检测方法的一类物质。 3、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共68种有毒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 卤代烃(烷、烯)类 苯系物 氯代苯类 多氯联苯类 酚类 硝基苯类 苯胺类 多环芳烃类 酞酸酯类 农药 丙烯腈 亚硝胺类 氰化物 重金属及其它化合物 中国环境标准体系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排放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七、水质标准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