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教材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植物检疫概论 病原 番茄叶霉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属,异名为黄枝孢菌。病菌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病残体内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菌丝潜伏于种皮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从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以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另外,播种带菌的种子也可引起初侵染。该病有多次再侵染,病菌萌发后,从寄主叶背面的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蔓延,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取水分和养分,形成病斑。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上又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不断再侵染。 .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花和果实也被害。在叶片正面初生淡黄色或黄绿色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在病斑背面初生灰白色霉层,后变为褐色至紫灰色,严重时病斑密布,病叶干枯。病害常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叶片卷曲,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果实发病多环绕果肩部产生黑色圆斑,后期硬化凹陷,病果不能食用。 发病条件  1.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发病适温为20~25℃。气温在22℃左右,相对湿度达90%以上病害易于流行,高湿是叶霉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若温室内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大于90%,发病可以从无到有,10多天蔓延全田。菌源2000年以来,番茄设施面积逐年增加,叶霉病的发生连年加重,田间菌源大量积累是病害加重发生的基础。   3.管理措施不当密度过大、连续阴雨天气、浇水过多,导致地面过湿、棚内湿度较大、通风透光不良等条件下发病较重。 发病规律 病菌在4~32℃下均可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23℃。分生孢子产生、萌发和侵入均需80%以上相对湿度。在22℃左右,夜间只要叶面有水膜持续4个小时,即可诱发病害。在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从开始发病到全田发病,只需 15天左右。因此,保护地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浇大水,闷棚,或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很易满足病菌对温、湿度的要求。若遇到冬季温度偏高,病害可提前蔓延流行。棚内短期温度升至30~36℃,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防治 选用抗病品 如中杂105、皖粉209、春秀A6、苏粉9号、金粉2号、中研958、朝研219、朝研粉王、合作905、合作919、新改良988、皖粉208、中杂11号、绿亨108、金蹲番茄等。 种子处理 用52℃温水浸种15分钟或采用2%武夷菌素水剂浸种,或用种子重量0.4%的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ml加水150—200ml,混匀后可拌种3—5kg,包衣后播种,也可以用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0倍液浸种3—5小时。该病易于发生侵染,生产上应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注意施用保护剂,防止病害的侵入,可以用下列保护剂: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2%松脂酸铜乳油4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对水均匀喷雾,视天气和番茄生长情况,隔7—10天喷l次。 露地栽培时,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追肥,并进行叶面喷肥。定植密度不要过高,及时整枝打杈、绑蔓,植株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 提倡采用生态防治,重点是控制温、湿度,增加光照,预防高湿低温。加强水分管理,浇水改在上午,苗期浇小水,定植时灌透,开花前不浇,开花时轻浇,结果后重浇,浇水后立即排湿,尽量使叶面不结露或缩短结露时间。 保护地栽培时,结合其他病害的预防,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g/亩。在傍晚封闭棚室后施药,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也可以喷撒5%百菌清粉剂1kg/亩。视病情间隔7—10天用1次药。 * * * ——番茄叶霉病 ——薇甘菊 番茄叶霉病 病原 发病症状 发病条件 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在叶片正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微黄色褪绿斑,而后在叶片背面对应位置长出灰白色后转为紫灰色的致密的绒状霉层。条件适宜时,叶面病斑上也长有同样的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病斑并连片,叶片卷曲、干枯。 微黄色 紫灰色 卷曲、干枯 目录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及生活环境 危害情况 传播途径 主要形态特征 薇甘菊 防治方法 基本信息 薇甘菊 1)薇甘菊(菊科,假泽兰属),又叫小花蔓泽兰,学名(Mikania micrantha H.B.K)。 2)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开花数量很大,花生物量占占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38.4%—42.8%;种子细小可借风力传播到较远的距离。由于薇甘菊营养体的茎节处可以随时生根,伸入土壤吸取养分,因此其无性繁殖要比有性繁殖快。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