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高的考
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
来源:腾讯
新华社南昌6月8日新媒体专电 题: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高考(精品课)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毓珊 温美良
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万千学子通过这场“试炼”,走向“诗和远方”。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这场举国关注的年度“盛事”,伴随着不同人的时代记忆,走过了40个年头。
——1977,从“农门”跃“龙门”
陈政的老家在江西省宜春市的一个小县城,为了一家人的“城市梦”,自1974年高中毕业后,就在省城南昌的农药厂打工,那一年,他17岁。
“如果不是高考,也许我一辈子就只能在农药厂里做个临时工。”对于未来,陈政似乎不敢有太多畅想。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儿成为了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幸运儿”。
那年冬天,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这次高考,不仅是一场改变万千青年命运的特殊考试,更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标志。
陈政说,当时的招考对象有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这样一代人能够参加高考甚至上大学真不容易。
1978年,沉甸甸的上海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交到了陈政手中,当希望的烛火被点燃的瞬间,他潸然泪下。
大学毕业后,陈政到了当时的江州造船厂工作。从农药厂的临时小工,到企业的管理骨干,正是高考翻开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1986,上大学就能端上“铁饭碗”
1986年,17岁的南昌青年黄勇跨入高考考场。“那时的我们,能有参加高考的机会就已经弥足珍贵。”黄勇回忆,在高考前两个月还要经过一场预考,优中选优,精益求精。
那年高考时间还是7月,正是天最热的时候。黄勇说:“我们参加高考是自己一个人去,完全没有家长陪考这回事儿。”
黄勇说,那个年代进入大学就端上了“铁饭碗”,国家每月给他发放伙食费,毕业还包分配。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想要跻身大城市,除了高考,就没有太多选择。
然而,那又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金榜题名的依然是极少数人,黄勇反倒觉得放松。能考上,“鱼跃龙门”,考不上也不足以抱憾终身。黄勇是幸运的,高考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省社科院工作的他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
——1997,“高考不是我唯一的出路”
“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几天下雨,天气比较凉爽。”二十年前的高考,对于今年37岁的唐女士来说,记忆已经有些模糊。
唐女士父母都是江西新余市的铁路职工,由于当时铁路部门大量扩充人员,作为铁路子弟的她可以享受优先招录的机会。“对我来说,高考并不是唯一出路,只要我愿意,高中毕业也能顺利就业。”唐女士说。
“当时高考没有扩招,考上大学的机率还是很低,大学又实行并轨制,毕业也不包分配了,所以父母也没有给我太多压力。”唐女士说。
可考前那个晚上,她却有些失眠,“只要能够考上大学,就是一个家族的荣耀。”对于高考,唐女士充满了敬意。
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下海经商成了当时的流行词,读大学找“铁饭碗”也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
在高考中与大学失之交臂的黄琳赶上了南下“淘金”的热潮,在深圳一家证券公司担任客户经理。平时就爱与人打交道的她做起销售更是如鱼得水。“虽然没能抓住上大学的机会,但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的本领。”
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黄琳在深圳买了房,站稳了脚跟。如今她和家人一起又搬回了江西老家,一家人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2006,高等教育走进“大众化”时代
1999年的大学扩招,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教育”。2006年,正是高考恢复的第30个年头。那一年,全国高考录取比例提升至57%。
现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彭志飞正是当年的考生之一。作为参加过两次高考的考生,高考的那些日子,也让他辗转难眠。“在两次高考完后,我心情不好,觉得天快崩塌了。”进名校、读热门专业,不少学子已不满足于上大学那么简单,而是向金字塔的顶端不断攀登。
“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这是彭志飞对高考最真切的感触,“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虽然高考考得不好,但是不妨碍我追逐梦想的脚步。”
如今“阴霾”早已散去,在彭志飞眼中,高考只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机制。“或许今后能够完善学生道德评价机制、特长表现评价机制、社会实践评价机制、选修课程评价机制、多次高考分数评价机制和面试评价机制,更真实地考核出一个学生的水平。”他说。
与彭志飞同年高中毕业的余欣高考失利后就选择去澳洲深造。“与许多留学(课程)生一样,我在餐厅洗过盘子,在公益组织做过义工,有了和国内大学生不一样的人生经历。”28岁的她如今在澳洲成了家,并在一家旅游公司工作。
“如今我每天与沙滩和海浪为伴,我一直相信,不同的人生道路会遇见不同的风景。”余欣说。
——2016,“追梦”的路上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