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温度对西葫芦果实冷害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不同温度对西葫芦果实冷害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摘要:通过试验确定西葫芦果实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安全期,并分析不同冷藏温度下其营养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单纯5、8、10 ℃低温处理下冷害出现的时间分别为处理后的7、5、6 d。但5、8、10 ℃处理分别冷藏3、4、5 d后,再在20 ℃环境的货架上1 d就会表现出冷害;冷害对西葫芦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不大,但会降低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
关键词:西葫芦;温度;冷害;生理生化指标
abstract: to ensure the safety period of summer squash (cucurbita pepo l.)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the changes of nutrition quality and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summer squash at different cold storage temperatur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illing injury of summer squash occurred 7, 5, 6 d after being stored at 5, 8, 10 ℃, respectively. but chilling injury would occur on shelf just in 1 d at 20 ℃ after being stored at 5, 8, 10 ℃ for 3, 4, 5 d,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chilling injury on the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summer squash was limited. however, the soluble solid content and catalase activity were reduced; and the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and hydrogen peroxide were influenced.
key words: cucurbita pepo l.; temperature; chilling injur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又叫美洲南瓜[1],是南瓜属(cucurbita l.)中的一个栽培种。西葫芦营养丰富,是城乡人民喜爱的以食用嫩瓜为主的蔬菜,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在露地、保护地西葫芦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已成为瓜类蔬菜中仅次于黄瓜总产量的主要商品蔬菜之一[2]。
温度是影响果蔬代谢过程、品质和贮藏寿命的重要因素[3]。西葫芦采后新陈代谢旺盛,常温下贮藏营养品质流失严重,衰老较快。适宜的低温能较好地维持果蔬采后品质,是目前果蔬采后贮藏较好的方法[4]。但果蔬贮藏在不适当的低温环境里极易引发冷害,造成严重损失[5-7]。西葫芦是冷敏感型蔬菜,在不合适的低温条件下贮藏会发生冷害,导致西葫芦抗病性和耐贮性下降,造成严重的腐烂与品质劣变现象[8]。目前国内关于西葫芦采后低温下贮藏的研究报道甚少,试验主要研究西葫芦在不同冷藏温度下营养品质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确定西葫芦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安全期,旨在为西葫芦合理冷藏及延长货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处理
供试西葫芦的品种为冬翠(c. pepo l. cv. dongcui),采自北京市顺义区,采摘后立即运回实验室,挑选大小均匀、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果实,平均分成5组,分别置于相对湿度为85%~90%和5、8、10、12、14 ℃的kbf240恒温恒湿箱(德国binder公司 )中,每个处理100个果实,每10个果实放在一个筐中,然后用0.03 mm厚的薄膜袋挽口包装(防止果实失水)。贮藏期间每天调查冷害情况,并每2 d取样测定相关指标1次。货架期比较是从贮藏2 d起,每天从不同温度处理中随机取出3个西葫芦置于20 ℃的货架上,观察货架期西葫芦冷害的发生情况。
1.2 测定方法
1.2.1 冷害指数 每处理分别取15个果实,3次重复,记录每个果实的冷害级别。按照冷害发生程度分成5级[6]:①0级,果实无冷害现象出现;②1级, 果实偶见冷害,对商品性影响较小,表面冷害面积≤10%;③2级,果实冷害较轻,商品性开始下降,表面冷害面积10%~30%;④3级,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