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微生物的生长辩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代谢活动,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则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得以加大,于是表现为生长。 各种细胞组分按恰当比例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这就是繁殖。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仅分布很广,而且都是混杂地生活在一起。要想研究或利用某一微生物,必须把混杂的微生物类群分离开来,以得到只含一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最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平板法、划线法、单细胞挑取法及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法等。 这是最常用的纯种分离法,先将待分离的材料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45℃的琼脂培养基相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平皿上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分散,经保温培养形成菌落。划线开始的部分细菌分散度小,形成的菌落往往连在一起。由于连续划线,微生物逐渐减少,划到最后,常可形成单个孤立的菌落。这种单个菌落可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可获得纯培养。 这种方法是从待分离的材料中挑取一个细胞来培养,从而获得纯培养。具体方法是将显微镜挑取器(单胞分离器)装置在显微镜上,把一滴细菌悬液置于载玻片上,用显微镜挑取器的极细的毛细吸管,吸取视野中的一个单细胞,再接种培养基上培养。 不同微生物需要不同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各种微生物对不同的化学试剂如消毒剂、染料、抗生素及其他物质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 “投其所好、取其所抗”,便可配制成适合于某种微生物生长而限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各种选择性培养基,以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将待分离的样品先进行适当处理,以消除不希望分离到的微生物。 微生物特别是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很小,个体的生长很难测定,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因此,测定它们的生长不是依据细胞个体的大小,而是测定群体的增加量,即群体的生长。细菌的数目就表示了它的生长量。 (1)计数器测定法 用特制的细菌计数器或血球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容积稀释的单细胞微生物悬液置于计数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计数室内。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己知的(总面积为1平方毫米,高0.1毫米),并有一定刻度。因此,可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每个小格的容积为1/4000000mL) 每毫升原菌液含菌数=小格的平均菌数 ×4×106×稀释倍数 (2)染色涂片计数法 将已知体积的待测材料,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的已知面积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算染色涂片上的细菌数。 (1)稀释平板法 像稀释平板分离法一样,先将待测菌液作一系列10倍稀释,使平皿上长出的菌落数在30-300个之间。然后将最后三个稀释度的稀释液各取一定量(一般为1毫升)与融化并冷至45℃左右的琼脂培养基一起,倾入无菌平皿中摇匀,静置,待凝固后进行保温培养,通过平皿上出现的菌落数,便可推算出原菌液含菌数。计算公式: 总活菌数/毫升=同一稀释度三次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 (2)液体稀释培养法 取待测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稀释,然后分别取其1mL稀释液做3-5次重复的试管培养,观察菌体生长情况,如有菌生长,培养液发生混浊,由于菌液经多次稀释,所以,菌数随稀释度的增高而减少,在稀释度很高的菌液中菌数极少或无。这样可根据统计学上“或然率”理论计算出细胞的近似数。 多细胞微生物的生长,如丝状霉菌的生长通常是以其菌丝生长的长度或菌丝增加的重量作为生长指标。最简单的方法是将霉菌接种在培养皿内固体培养基的中央,在一定时间内测定菌落的直径或面积。 缺点是仅能测菌落的直径或面积,不能包括菌落的厚度和生长在培养基内的菌丝,因此不能反映菌丝生长的总量。 1. 干重法 取一定量的培养液,然后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将菌体从培养基内分离出来,经洗净、烘干、称重,求得培养物中细胞的重量,以此作为生长量的指标。一般来说,细菌的干重约为湿重的20-25%。 此法较为直接而又可靠,主要用于调查研究。但只适用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而且要求样品中不含非菌体的干物质。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物质,含量比较稳定,而氮又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因此测定细胞内含氮量可以表示其生长情况。 方法要点: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