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市海上的利益纷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拉市海上的利益纷争.doc

拉市海上的利益纷争   十几年前的拉市海,湖边没有一个游客。但美丽湖泊的后面并不平静,生态变迁正在给它带来无序和动荡。丽江古城的水主要来自黑龙潭,黑龙潭的水来自玉龙雪山下的茫茫林海。20多年来森林减少的同时,水源也在干涸,丽江的旅游业却急剧升温,1999年丽江接待游客的人数超过300万。为了确保古城的小桥下有流动的 “景观用水”,地方政府做出跨流域从拉市海调水的决定。   1993年调水工程始筑围堰,到1999年1月全部完工。   随着输水工程的启用,拉市海的命运改变了。它从涨落有序的湿地变成了一个大水库,每年约3000万立方的水流向丽江古城。供水是无偿的,老百姓只拿到每亩803块钱微乎其微的补偿,人均只给了四五十块钱。   1998年气候异常,拉市海的水从进入雨季之后就不停地在涨。   从前,湖水涨到一定高度就会从格乐村的落水洞流走,但是这年新建的大坝挡住了落水,湖水一直涨到把所有的田地都淹没,许多村庄几乎颗粒无收。   1999年夏季,拉市海又蓄满水,准备迎接“昆明99世博会”,那是云南人欢天喜地筹备了多年的大事。但9月中旬,突如其来的大暴雨,使拉市海水位猛涨,新建的水闸无法泄洪,原先自然调节水位的落水洞被堵,大水再次淹没土地。   冬天到来,西伯利亚南下的鸟儿吃光了地里所剩不多的庄稼。那一年,整个拉市海颗粒无收。历史上,拉市海也有旱有涝,但是,湿地上筑起的大坝却是一个决定性的转折,它彻底改变拉什人延续了几百年的自然生活方式。   这还不是唯一的麻烦。土地减少了,大家都想从扩大的湖里获得新的生计,结果是非法渔具地笼纱网遍布,很快拉市海便无鱼可打了。没有了土地没有了鱼,政府默许老百姓上山开荒。这是个无奈的主意,上山开荒,坡地失掉植被保护,泥石流便来了。一到雨季,村民连觉都睡不安稳。   这个不大的湖泊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引拉市海的水进丽江古城吸引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并满足不断扩张、干涸的城市,这一个政府收益行为直接威胁到了湖边老百姓的生计。拉市海这个大江大河体系中微不足道的小流域,反映着中国所有大流域几十年积累的问题:上游的生态维护和生计保障、下游的经济开发和资源获取;湖泊与河流的不同功能,以及涉及不同功能的群体之间的关系。   湖泊的不同功能,以及涉及不同功能的群体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关系在拉市海显然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之中,矛盾也在这个诗一般美丽的湖边酝酿。   调水工程的生态影响像是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一道不高的大坝引发了一连串的后患。绿色流域档案里保留了一份上世纪最后10年的渔业捕捞量统计表,资料来自县水利局。1990年30吨、1991年41吨、1992年63.5吨、1993年61.8、1994年113吨、1995年113吨(缺失了1996年和1997年的数字),1998年猛增到380吨,1999年190吨、2000年120吨。到了2004年春天,乡政府统计显示:渔业收入忽略不计。当人们欢天喜地进入了新世纪,湖里的鱼儿们却没了影。   这组数据可以做如下解读:1995年以前逐年上升的捕捞量与丽江古城逐年火爆的旅游潮成正比。1998年猛然跃升的数字后面却另有原因,输水工程自渔业捕捞量缺失的1996年开始蓄水,1998年蓄水量迅速增加,生计受到影响的农民转向靠捕鱼摆脱困境。历史上,湖边的村庄是70%的种植业+30%的渔业,土地淹没之后,这个比例很快就颠倒了过来,变成30%的种植业+70%的渔业。   以绿色流域办公室所在村庄打渔村为例,从前,这个村庄以农牧业为主,渔业为辅,由于蓄水淹没了耕地和草甸,农业收入大幅下降,畜牧业收入几乎为零。湖中的水产资源成为打鱼村及周边村庄的经济来源。原来只是为数不多的人家下海捕鱼贴补家用,现在是家家户户都下海捕鱼,争夺有限渔业及水产资源养家糊口。   水坝改变了湿地生态系统和鱼的栖息环境,同时,土地减少迫使农民上山开荒,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又让他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湖水的污染在加剧。海菜花是环境监测性植物,一污染它就消失了。湖中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了,鱼越来越少,船只却越来越多。   自古以来,拉市海都是周边村庄所共有,约定俗成的管理体制不是强制的,而是由传统习惯来维系。老一代渔民说,从前打鱼的人家并不多,并不是沿湖的所有村庄都打鱼,除了打渔村多一点,均良村有两户,美泉两户,正盛两户,恩宗一户,海南两户,也就几十户人家在打鱼。拿鱼的人少,工具也落后,就是竹子编成的花笼、蔑笼。每年从立夏到七月祭天期间是禁渔期,不得上山砍柴,不得下海放鱼鹰。如果违反禁忌,那一年恰好又下了冰雹,犯忌的人就要被驱逐出村。传统社会里,个人的价值依附于他所属的群体,被驱逐是天大的惩罚。   进入九十年代,丽江旅游开始对外开放。1930年美国人洛克在《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的那个谜一样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