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二单元第7讲.ppt

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二单元第7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单元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第二单元第7讲

方法1 运用表格、地图、漫画等形式命题。图表材料蕴含大量的历史信息,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运用能力。解题时注意结合课本中有关国民革命的图片资料及有关史实分析。 方法2 从国共关系角度命题。国共双方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通过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解题时需从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成果方面分析。 方法3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国民大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最终以失败告终。解题时注意从大革命的教训方面分析。 [命题分析] 1.(2014·浙江文综,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解析 根据题干所描述的场景,如“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等,可以判断出其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也未出现“聘请苏联顾问”的现象,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的北京,未出现“攻克南京”的情形,故B项错误。全面抗战始于1937年,与题干情形明显不符,故D项错误。 C 2.(2012·山东文综,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语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近代化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属于政治近代化,所以答案选D项。A项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最广泛”这一表述上;C项与“近代化”无直接联系,排除。 D 考向三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史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1.史料一信息“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城市武装暴动”“农村武装暴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在革命道路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2.史料二信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指“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设政权”“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成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容,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史料三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中俄两国的不同国情决定了中国不适合走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应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 提示: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摘自2013年课标全国高考ⅠT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史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主张实行怎样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中“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反映了怎样的革命形势? 提示: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各地工农武装起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史论归纳]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中国的社会现实。 (2)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于是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