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思想之法家篇.ppt
學術思想之 法家篇 起源與流變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序: 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漢字“法”的意義是法式﹑法律。這一家源於一群政治家。 他們主張好的政府必須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強調的道德慣例上。 先秦法家 史記 ?刑名法術? 反對人治,主張法治 反對保守, ?世異則事異?, ?事異則備變? 主張功用,即參驗一切言行的標準, ?棄仁?、 ?用法?,以?功用?為前提 釋情而任法,司馬談?絕親親之恩? 、荀悅漢紀 ?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主從大處落墨,不主苟順民情 禁制一切私人學說, ?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 法家起源,出於齊、秦、三晉等地的學政習法和典刑者,稱為法術之士。 秦秋末年,封建破壞,兼併篡弒日烈,平民階級崛起,工商業發達 由於政治、社會及經濟的轉變,一向維持國家秩序的?禮?已行不通,法家思想即因此萌芽發展,至戰國中期,此派思想已漸成熟,並盛行於戰國中期以後 法家先鋒 春秋至戰國初期 齊之管仲 鄭之子產 魏之李悝 戰國中期,秦之商鞅,韓之申不害,趙之慎到,都主施重刑,用法術,倚權勢 戰國末年,韓非出,集法家思想大成 1.管仲 管仲是奠定齊國法治思想的開山祖,他的政治思想的重心在經濟方面。《管子》書中的四分之一是論理財,任何一方面都以經濟為著眼點。《晏子》的主要論點是杜絕大國的淫侈,如何使其富而不侈,庶而不淫 2.子產 春秋時,鄭國外受晉、楚夾攻,內有正卿巨室作亂,至子產出,改革鄭國內政,聽從輿論,擇賢從政,破除迷信,著《刑書》,重刑,含有濃厚的法家氣氛,主張嚴刑為治。 3.李悝 戰國初期,李悝相魏,是戰國初期的法理學家,著《法經》,集諸國刑典的大成,製成一國有系統的法典,其書成為秦律的淵源,後世稱為律家之祖。 法家的重農主義亦創始於李悝,《漢書.食貨志》有云:「粟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故甚貴與甚賤,其一傷也。」 4. 吳起 吳起先後事晉、魏,最後相楚,善帶兵,吳起於楚「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士族之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要在彊兵」,即實行法家的主張。 韓非 《內儲說上》記載了吳起以賞罰樹立威信,又載吳起之妻不合吳起之規格織絲帶一條,結果遭吳起休親一事,可了解為是吳起對韓非的啟發。 5.申不害 本是鄭國的賤臣,韓昭侯時(公元前385年至公元前332年)相韓,著有《申子》二篇,久巳忘佚。「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所以「術」是駕馭臣下的手段。 6.慎到 慎到,趙人(公元前385年至公元前304年) ,著《十二論》,但失傳已久,現在的《慎子》只是偽書。他認為君主要有威勢、權威,可號令人民而人民卻不敢不從。 7.商鞅 商鞅,衛人,秦孝公時(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相秦。著有《商君書》二十四篇傳世,但不是他本人的手筆。他於秦孝公時實行變法,以法以信,「信賞必罰」以為治道。商君之法,過於寡恩,是以身死車裂, 8. 李斯 李斯,楚國人,是荀子門下的大弟子。他助秦始皇廢除封建,確定郡縣制,建立集權中央的大一統帝國,實行法家的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是法家理論的全面實踐者 9. 韓非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至公元前233年),出身於貴族,是韓國的公子,與李斯同為荀子門下的大弟子,著書十餘萬言。今本《韓非子》也五十五篇,其中可能有後人增補。 法家思想獨盛於齊、秦及三晉等地的原因 歷史傳統因素 地理環境及經濟之因素 人才因素 內政因素 文化因素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禮記 曲禮上》 禮只實用于統治者內部﹐庶人沒有資格講禮﹐對庶人只有用刑來約束。貴族犯法﹐要麼特赦﹐要麼從輕﹔即使犯法按律判刑﹐仍可以用錢贖免﹐刑罰不約束貴族。 荀子刑罰觀 刑不過罪 主張「治則刑重,亂則刑輕」 反對「以族論罪,以世舉賢 」 主張「肉刑」,反對「象刑」 以禮待士,以法待庶 韓非(約公元前二八零年至公元前二三三年) 韓非收儒家筍子的「性惡論」、道家老子的「無為」以及東周以來鄭國傳統的法家名家學說,構成其法術之學。 其著作《韓非子》構成法家思想最完備的系統。韓非認為人的行為多從私己利己為出發點,所以人性是惡的。 韓非子哲學 法家學說,或說「形名之學」,或說「法術之學」,或說「帝王之學」,一言蔽之,就是「政治學」。 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其哲學理論大致達到有系統的階段。其學說以性惡、變法、守國、富強為基礎,有其獨特的人性觀、歷史觀、價值觀與國家觀 以至尚法、用術、任勢三者兼行,是一套完整的治國方法,其哲學比以前的任何一位法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