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危重症护理学教案

教 案 长治医学院 2015年 5月9 日 授课对象 系别(专业) 护理学 本章节授课时数 1 年级、班次 2010级1.2.3班 人 数 103 授课章节 第五章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教 学 目 标 识记: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的概念 理解:药物治疗中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应用及用药监护 掌握: 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技术 教 学 内 容 导言 一、基础生命支持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 三、延续生命支持 3min 15min 15min 7min 教学重点 1、基础生命支持的三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2、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常用药物 3、电击除颤术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基础生命支持的三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2、药物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常用药物 3、电击除颤术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外作业 或思考题 1.心肺脑复苏不同阶段的抢救重点。 2.简述心肺脑复苏时用药原则和方法。 参考资料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二版 授课教师: 景丽 职称:主管护师 心肺脑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 概念:在心脏骤停病人发病现场进行的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即CPCR中的第一个阶段的ABC三步。又称初期处理或现场急救。 目的: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延长机体耐受临床死亡时间(指心跳、呼吸停止,机体完全缺血,但尚存在心肺复苏机会的一段时间,通常约4分钟)。 步骤:包括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畅通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建立有效循环(C:circulation)和转运等环节,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中把过去的ABC改为CAB. (一)判断并启动EMSS 1、判断病人反应:在判定事发地点易于就地抢救后,快速判断。要轻拍重喊,不可用力摇晃病人(以免加重骨折等损伤,如果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颈部损伤,切勿轻易搬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对脊髓损伤的病人不适当的搬动可能造成截瘫),检查要在10秒以内完成。 2、检查循环体征: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不要超过10秒(5-10秒之间)。1岁以上的病人检查颈动脉,1岁以下的婴儿检查肱动脉。 3、启动EMSS:一旦判定病人意识丧失,无论能否肯定有无循环,急救人员都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呼救。 (二)开始复苏时病人体位 复苏体位:病人平卧在平地或硬板上,如果病人面朝下时,应将病人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将双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 循环支持(C) 1、心前区捶击: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前,予以迅速心前区捶击,可通过机械-电转换产生低能电流而终止异位心律的折返通路,心室颤动转为较稳定的节律。但心前区捶击只能刺激有反应的心脏,对心室停顿无效,也不具有胸外心脏按压推动血流的作用,故心前区捶击对心脏骤停无脉者而一时又电除颤器可供立即除颤时可考虑使用。 (1)方法: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病人胸壁,以距离20-25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即胸骨下段。捶击一两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观察心电图变化,如无变化,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①捶击不能反复进行,最多不超过两次;②捶击时用力不宜过猛;③婴幼儿禁用。 2、胸外心脏按压 (1)用物:如病人睡在软床上,应准备与床等宽的硬板1块,即心脏按压板。必要时备脚踏凳1只。 (2)方法:救护者应根据个人身高及病人位置高低,采用踩脚踏凳或跪式等相应的姿势。按压的部位:成人和儿童为双乳连线的中点;婴儿为双乳连线中点的下方一横指处。按压幅度:成人至少5厘米,儿童至少4厘米,婴儿至少3厘米。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的手法:8岁以下儿童单掌按压,婴儿用中指和食指进行按压。 (三)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要准确。 (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 (3)按压姿势要正确。 (4)病人头部应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 (四)开放气道(A) 清理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开放气道。开放气道的方法有:仰头抬颏法、仰头抬颈法,托颌法。 呼吸支持(B) 人工呼吸:用人工方法(手法或机械)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1)口对口人工呼吸 (2)口对鼻人工呼吸 (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六)按压与呼吸的协调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