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
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相比,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年的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呈增长势头。在200年全球储蓄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以2002年为例,截至到该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 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 元。其次,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分配不均。在我国的储蓄存款主要集中在城市。高储蓄率、高储蓄额的现状已经引起我国领导人士的重要关注。他们
高储蓄率现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材料, 中国的国民储蓄
率从上世纪70 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首。1989 至1993 年
统计,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尽管近几
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 但中国居民的储蓄热情丝毫未
减。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中国自1978 年—2004 年的
居民储蓄额以及国民收入数据,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1.从储蓄的绝对量来看, 1978 年我国储蓄额仅为210.6
亿元, 但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里, 我国居民储蓄额逐年增加,
且幅度越来越大。其中2003 年中国居民的储蓄额超过了
10 万亿元, 2004 年更是达到近12 万亿元。
2.从相对量来看, 各年累计储蓄额在国民收入中的比
例逐年上升, 而且累计储蓄总额与国民收入有很明显的正
相关关系, 即自1978 年以来, 居民累计储蓄额随国民收入
的增长而增加。储蓄率最高时可达到60%以上。
3.2005 年中国储蓄占GDP 比率达到48.1%, 2006 年居
民储蓄资金继续增加达到16 万亿元, 2007 年预计达到20
万亿元。
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 理性人的跨期消费应以效用最
大化为目标。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实际利率下降, 理性人应
该增加当前消费, 减少储蓄。因此本文分析了除传统理论
认为的收入外,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其他因素( 除以
上的预防性储蓄外, 还引入了近期影响较大的信用机制和
投资渠道因素) , 并构造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 研究其某个
变量发生变化时引起的效用曲线变化与单变量消费效用
曲线不同, 对中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作出解释。
2002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8.7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7.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2010年末,全国居民存款余额为71.3万亿
我国近年储蓄率在世界名列前茅,1994年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二,1996年储蓄率高达41.4%。1991年到1996年出现11100亿人民币的存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