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应对中考作文“同中有异命题”.doc
如何应对中考作文“同中有异命题”
所谓“同中有异命题”,是指作文(含全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题目用语中有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命题。例如,2015年中考作文命题中含“伴”字的就有“有你相伴真好”(山东滨州卷)、“____,伴我前行”(四川南充卷)、“与平凡相伴”(湖北随州卷)等。这种命题内容与形式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常态。然而,不少考生在考场上这样做:一见此类题目,第一反应是“这题目我写过”,于是未加思索便把“写过的”文章“复制”到试卷上。殊不知,“伴”只是字面上的相同,在与其他字词组合后被赋予了新的语境意义,匆匆“复制”的后果可想而知。那么,该怎样应对“同中有异命题”呢?正确的做法是:以冷静沉着的心态去审慎比较,做到慧眼识“异”,精准入题。下面我们以两个“同中有异命题”为例作一番阐述,呈现一套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走”
“走”(“行”)字入题,2014年有“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浙江温州卷)、“走近了才知道”(江苏镇江卷)和“以____的姿态前行”(湖北襄阳卷),前两题中都有“走”字,后一题中的“行”与“走”是近义词;2015年上升至7个:“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山东日照卷)、 “我们携手走进____”(重庆B卷)、“从未走远”(江苏盐城卷)、“且行且珍惜”(黑龙江龙东地区卷)、“走过____”(宁夏卷)、“走在花季”(云南卷)和“____让我走出困境”(湖南邵阳卷)。
(一)着眼命题整体,确定同义词的语境意义
“走”已经由古代的“‘疾趋’曰‘走’”演变为现在的“往”“步行”等义。它本是与动物的腿脚有关的一个动作,可一旦进入中考作文命题,就被命题者赋予了“同中有异”的语境义。因此,审题时必须将它置于语境里,运用整体思维,对“走”的引申义作出判断。例如“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2015年山东日照卷),我们必须考虑“走”的限制语“在岁月的堤岸”和“慢慢”。“堤岸”是用来阻挡水的,在这里用作比喻,“在岁月的堤岸”上行走,且是“慢慢”走,这使我们联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的“走”与其说是双脚的动作,不如说是心灵的放飞,是静心沉潜的反思、回味、展望、欣赏。堤下之水,有时波平如镜,倒映蓝天白云,有时狂风巨浪,波涛汹涌而来。这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或愉悦或伤感的人生经历。明乎此,落笔就不会离题了。“且行且珍惜”(2015年黑龙江龙东地区卷)中的“行”与“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中的“走”同义,但从整体上看,此处的“行”,其情感心态被限制为“珍惜”,取材范围相对较小。以“以前因怕吃苦、不懂事而浪费少年时光,后来渐渐醒悟,迫切要求上进”的经历为例,若作为“在岁月的堤岸慢慢走”的题材,还比较切题,但若用来演绎“且行且珍惜”,则与整体的命题语境不合了。
(二)比较四个维度,明确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人物、时间、空间、姿态构成了“走”的四个维度。“同中有异命题”之“异”,往往会在这些维度上显示出来,要求我们作差异比较。譬如在“走”字后加一个字组成的动补结构词组就有“走进”“走远”“走过”“走出”“走在”等,从时间维度上辨析,就有“过去时”“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加现在进行时”(或再加“将来时”)的区别。以“走在花季”(2015年云南卷)为例,因为中学生的“花季”还在延续,所以题中“走”的时间维度应属于上述第三种,那么构思落笔时,便既可回眸以前的“走”,注视眼前的“走”,也可展望未来的“走”。然而,“走过____”(2015年宁夏卷)就不同了,“走过”表达的是特定的“过去时”,因此限定从已经流逝的生活之河中撷取浪花,“现在时”与“将来时”可以提及,但只能是用作衬托的简笔,否则就会跑题。至于人物、空间、姿态这三个维度,我们只要结合修饰限制“走”的词语来细作辨析,也能发现差别。“我们携手走进____”(2015年重庆B卷),主语“我们”属于复称,至少须有两个人,“携手”是“走”的姿态,含有同心合力、亲密友善等意义,对此我们审题时不能不察。“从未走远”(2015年江苏盐城卷)侧重于人物维度和空间维度两方面的考虑,影响“走”的空间距离“远”与“近”的,可以是不忍别离的一个人、不能丢弃的一个物、难以割舍的一份情、时时回眸的一件事、久久回味的一个理……它们“从未走远”,一直鼓舞、鞭策“我”健康成长。由此可知,“从未走远”的主语不宜是“我”。如果对此维度未作细究就匆忙下笔,写出诸如离家之后对亲人的思念“从未走远”之类的文章,那就与题意不符了。
(三)利用导语提示,把握同义词的立意要求
导语中的提示往往关乎选材立意,不可忽略。同是“走进”,可以是“走进春天”,也可以是“走进阴霾”,而情感色彩迥异。紧扣导语提示,这个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以“____让我走出困境”(2015年湖南邵阳卷)的作文导语为例:“毛毛虫问蝴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