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动力学复习供参习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 剂型因素
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如同一药物的不同盐、酯、络合物或前体药物,即药物的化学形式和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如粒子大小、晶型、晶癖、溶解度、溶出速率等。
药物的剂型、用药方法:注射剂、片剂、胶囊剂、丸剂、软膏剂和溶液剂等。
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处方中药物的配伍、相互作用
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贮存条件
2 生物因素
种属差异:如鼠、兔、狗和人的差异
种族差异:如不同人种的差异
性别差异:如动物的雌雄与人的性别差异
年龄差异:如新生儿、婴儿、青壮年和老年人等生理功能的差异
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生理条件如妊娠及各种疾病引起的病理变化
遗传因素:酶的活性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
生物膜性质
1.膜的流动性 构成的脂质分子层是液态的,具有流动性。
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膜的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物质分布不对称。
3.膜结构的半透性 膜结构具有半透性,某些药物能顺利通过,另一些药物则不能通过。
膜转运途径
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2.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经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药物转运机制及其特点
转运机制 转运形式 载体 机体能量 膜变形 可穿过的物质 被动转运 单纯扩散 无(被动) 不需要 无 ? 膜孔转运 无(被动) 不需要 无 水,乙醇,尿素,糖类 载体媒介转运 促进扩散 有(主动) 不需要 无 氨基酸,D-葡萄糖,D-木糖,季铵盐 ? 主动转运 有(主动) 需要 无 膜动转运 胞饮作用 无(主动) 需要 有 蛋白质,多肽类,脂溶性纤维素,三酰甘油,和重金属 吞噬作用 无(主动) 需要 有 细胞内不能消化的物质以及合成的分泌蛋白
胃:胃黏膜表面虽然有许多的褶皱,但由于缺乏绒毛,吸收面积有限,除一些弱酸性药物有较好吸收外,大多数药物吸收差。
为什么说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1、全长2-3m,表面积200平方米(皱壁 + 绒毛 + 微细绒毛),比同长度圆筒面积大600倍。
2、胆汁、胰液中和胃酸,有适宜的pH。
3、丰富血管、毛细血管和乳糜淋巴管(慢少)
4、pH:5 – 7.5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
脂肪类食物促进胆汁分泌,胆酸盐(牛磺胆酸钠、甘胆酸钠)使一些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吸收(。
第二节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胃排空:胃内容物从幽门部排至十二指肠的过程。
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描述。
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P28
肝首过作用:药物透过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入肝后转运至体循环(在进入体循环前)过程中,药物被降解或失活的现象。
胃肠淋巴系统:药物从消化道向淋巴系统转运也是药物吸收的途径之一。(大分子,脂溶性的药物)
胃肠道中未解离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与消化道pH函数,其关系用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表达
弱酸性药物:PKa-pH=lg(Cu/Ci)
弱碱性药物:PKa-pH=lg(Ci / Cu)
pH-分配假说:药物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的学说称之为pH-分配假说。
通常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所预测的值要高,原因有:
①小肠吸收表面微环境比肠内pH低(弱酸性药物);
②小肠吸收表面积大。解离药物( (未解离
研究表明,无论在胃中还是在小肠内,酸性药物的吸收百分率随着PKa的增大而增大,碱性药物的吸收百分率随PKa的增加而减少。
通常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说明该药物的脂溶性较好,吸收率也大,但油水分配系数与药物的吸收率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
药物的溶出速率是指在一定溶出条件下,单位时间药物溶解的量。固体药物在肠道内经历崩解、溶解、溶出过程才可通过上皮细胞膜吸收。
药物粒子与胃肠液或溶出介质接触后,药物溶解于介质,并在固-液界面之间形成溶解层,称之为扩散层或静流层。
增加药物的表面积,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可促进药物的溶出速度。
溶剂化物:药物含有溶媒而构成的结晶。
药物在水中的溶出速率大小:水合物 ( 无水物 ( 有机溶剂化物
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溶液剂 ( 混悬剂 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
第三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根据药物体外溶解性和肠道渗透性的高低,对药物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方法。BCS依据溶解性与渗透性将药物分为四类:一类为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二类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三类为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四类为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为提高二类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制剂设计:
制成可溶性盐类
选择合适的晶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