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5《燕歌行》用专用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135《燕歌行》用专用课件

一、边塞诗派的产生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二、边塞诗派的特点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重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 作者介绍 1.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的创作成就为最高。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其代表作《燕歌行》。 2.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第一层8句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第二层8句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领身受皇恩常轻敌冒进以求赏; 士卒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第三层8句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最后四句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质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战败,战士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军中之不平遭遇(千古绝唱)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的痛苦。也写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以及征夫思妇久别之苦和边塞的荒凉。 第四段四句写战斗的结局——战士的心愿。渴望有好的将军来领导。 第一层8句 前四句含义 将领对破敌卫国,建立功勋,寄予希望。 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后四句含义 写将领闻警受命率兵出征,局势紧急,战火蔓延。 第二层8句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前两句用什么方法写了哪些内容的哪些特点?  描写 自然环境: 艰苦。 社会环境: 敌军进攻猛烈。 这两句写出官兵处境的险恶。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三四句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   战士、将帅   战士:在前沿流血牺牲   将帅:却安居军帐,流连声色。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主要感情:   愤慨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用什么方法写了哪些内容的哪些特点? ——衬托 ——边塞秋末自然景色 (衰败) ——官军兵力 (枯竭)  将领身受皇恩常轻敌冒进以求赏;  士卒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用什么方法写了哪些内容,突出了什么情感?  ——对比  战场交战和将领与士卒遭遇的不同。  —— 愤慨  这是全诗的中心,也是前后转折的关键。上一层写将领,下一层转入写士卒。 第三层8句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这四句系《燕歌行》的传统主题,在此赋予了新意:紧承上文,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相思之“久”而“怨”。 “久”:  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切。 怨:  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边城遥远,难以度越。偏远边陲,苍茫广漠,一无所有。 ——征战生活的艰苦。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战争气氛的紧张。 写作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空间上写出 飘零孤独之苦 ——时间上写出 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