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上古神话供参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上古神话供参习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的最初阶段是在先秦时期,这是从远古经夏、商、周三代直至秦统一(前221年)之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学的发生总要在人类具有能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之后。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和人际交际过程中的各种情感、要求以及美好的愿望总要表达出来,发言为声就产生了最初的文学——上古歌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究竟在何时迄今为止仍无确切证明。神话表达了人类欲支配自然力,改造社会的愿望和企盼,是我国最早的叙事作品。歌谣和神话经过口耳相传并加进了传者的想象和改编,虽非原貌,但也反映了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抒发感情和表达愿望。远古歌谣由于流传下来形诸文字的较少,因此一些传世的据说尧舜时的作品显系后人伪托。我国神话资源分布在远古岩画和出土文物以及《诗经》、《山海经》、《穆天子传》、《庄子》、《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文献中。我国最早的诗歌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这个特点对后代诗歌的形成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从东北红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四川金沙遗址、湖南永州舜帝文化遗址中的发现证明仅中国稻作农业文化的历史就可推到8000年以前,从而打破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成说。(《北京晨报》2003年1月1日报道) 据1996-2000年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结果断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科技日报》2000年11月10日报道)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是夏代文化的遗址。据说夏禹传位于启,“公天下”成为“家天下”。国家组织逐渐形成。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第20位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附近),史称殷商,商代农业、畜牧业、商业都得到发展,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城市。“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商代祭祀文化盛行,主祀者为巫。尊神祭祀的祝颂实即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以及祈求和愿望,也形成了融合歌舞乐绘画、表演、原始宗教等一体的文化形式。 中国文字究竟产生于何时尚难确定,据今所见数量较大,最古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铜器铭文。甲骨文是占卜所用,文辞虽少,但可见卜者的愿望和捉摸不定的心理。上古巫史不分,甲骨文卜筮结果的记录,以及铜器铭文的事件记录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和历史意识。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定都镐京(今西安附近),史称西周。周统治者鉴于殷商的教训,实行分封制,并确立以“礼”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典章制度,以此作为统治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西周至夷王、厉王时期,统治日趋腐败,国力日衰,传至幽王,愈加暴戾,内忧外患,幽王终于在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前770),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前476~前221)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愈衰。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合纵连横,二百年争战,最后由秦统一。 西周至春秋,一方面由巫文化向史文化过渡,另一方面则是礼乐文化由盛而衰的进程。《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的记录,其中体现出浓重的历史意识。2003年1月19日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的西周宣王时期单氏家族的青铜器铭文上,记述从周文王到周宣王12代王的名号,均有天干地支记录(《北京晨报》2003年1月31日报道),证明了巫官文化向史官文化的过渡。孔子不满于周道衰废、礼崩乐坏,遂编《春秋》,其地位、身份和私家著史的境况,使之采用了寓褒贬于记事当中的“春秋笔法”。《左传》则无所顾忌、据实而录、详于记事,使我国历史著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左传》的记事为主。兼记言行,《国语》的偏重记言,到《战国策》铺排策士言行,可见历史散文由重记事到重写人的发展轨迹。《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形象的教科书。《国风》中的一些诗歌多抒发了个人的真实情感,《雅》、《颂》之作多表达了人们对政治的关注和祈祷愿望。比兴的运用,使人们找到了物我之间的联系和借物言志(情与理)的表达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虽然异说林立,风格迥然,但实分两派:以孔子、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为一派,其主张在于以仁、爱、礼、法去调和解决人际社会的矛盾,实行自己的政治伦理理想;以老、庄为一派,考虑的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自然中的生存状况以及人的适性而为等问题。注重人际关系,必然要以犀利的言辞、严密的论证去阐述己意、说服别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打开想象的天空,则天马行空展现的是自己思想的博大和深邃,遨游在自己的精神境界中。在战国末期诞生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将文学的自觉和自为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作品的诞生得益于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和荆楚地域文化的滋养以及对苦难深重的国土人民执著的眷恋和挚爱。 先秦文学发展线索仍是模糊

文档评论(0)

dar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