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作者:陈志强,孔德波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湖北武汉 430030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10%[1]。其中约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居首位。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 PN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ureterorenoscope lithotripsy, URL)、腹腔镜取石术(laparoscope lithotomy)等一系列新技术的陆续出现,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走向微创化并日臻成熟。而枸橼酸盐、Α受体阻滞剂等多种溶石、排石药物的出现也使排石治疗有了长足进步。然而,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仍然居高不下,结石的反复复发常可引起肾功能损害,同时,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仍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因此,针对其病因的诊断和防治逐渐成为泌尿外科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饮食、环境和遗传为影响泌尿系结石发病的三大因素。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泌尿系结石的遗传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基因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目前已发现大约有30多种泌尿系结石致病基因,它们可直接或间接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发生,而一些新的基因在不断地被发现。特别是一些单基因疾病如原发性高草酸尿症、黄嘌呤尿症等在基因诊断治疗上有着切实的可操作性。本文就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做一初步的探讨。
1 泌尿系结石的基因诊断
1.1 基因诊断的发展现状 基因诊断即DNA诊断或分子遗传学诊断,是指以DNA或RNA作为检测对象的疾病诊断方法。自1983年Mullis等[2]首次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运用于镰状细胞性贫血的基因分析后,基因诊断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衍生出为数众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大多数致病基因的定位成为可能,推动基因诊断技术成为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相关疾病的最直接、最准确的诊断手段。基因诊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肿瘤、遗传性疾病等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1.2 基因诊断的策略 对于已经定位了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直接检测该基因来进行诊断。但对于基因未知的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相关性疾病,基因的定位诊断的策略尤为重要。致病基因的定位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条:①利用蛋白组学技术搜索差异蛋白,通过对差异蛋白的质谱分析来获得致病基因或致病基因相关基因的信息,最终可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基因组的某一区段;②对第一代DNA遗传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第二代DNA遗传标记微卫星多态性(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s, SiFR)、第三代DNA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tide polymorphisms, SNPs)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基因组的某一区段,最终分离出致病基因;③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系统地检测整个染色体基因组的获得和丢失,最终获得致病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超过300万个以上的SNPs,其密度可以达到1/1000bp,通过SNPs进行遗传连锁分析来定位致病基因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相关性疾病的基因的筛查和诊断。
1.3 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 从PCR到基因芯片,基因诊断的技术方法为数众多。基因芯片(gene chip)技术是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由微电子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综合的高科技技术。可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地分析DNA(cDNA),有助于对疾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寻找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靶分子。遗传多态性连锁分析是基于DNA遗传标记如RFLP、STR、SNPs的遗传连锁分析(linkage analysis)及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可用于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尤其是以SNPs为遗传标记的第三代DNA多态性遗传连锁分析,可对致病基因或易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