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一节 洪昇的《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与创作 洪昇(1645-1704)字防思,号稗畦,浙江钱塘人。出身名门望族,遭难家境败落。科场失志,做二十六年国子监生。名剧《长生殿》轰动北京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作传奇九种,杂剧一种。今存杂剧《四婵娟》: 《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 《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的一天,洪昇会集士人名流在家演唱《长生殿》,当时明珠党与南党之间纷争激烈,洪昇因与南党亲近,故而明珠党人借口佟皇后丧期未满而弹劾洪昇。康熙帝一怒之下,捕其入狱,革除其国子生籍,隔断了洪昇的仕进之路。同时,因看戏受牵连的有朱典、赵执信、查慎行等五十余人。成为康熙朝影响极大的一次文字狱。时人慨叹此事说:“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演戏事件后,洪昇在京滞留一年多,难忍白眼揶揄,于康熙三十年春返回故里。此后十几年间,他曾往游合肥、南京等地。五十一岁时《长生殿》付梓刊印。去世前一年,洪昇又完成了杂剧《四婵娟》。康熙四十三年春,洪昇应曹寅之邀,至江宁盛演《长生殿》三昼夜。后洪昇自江宁返乡,经过乌镇,因酒醉等舟,失足落水而死,终年六十岁。 谥号:孝懿皇后→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杨玉环,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开元七年(719年)生于蜀州(今四川崇州)。开元二十三年(735),17岁的杨玉环被册为寿王妃(寿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宝四年(745),27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册为贵妃。天宝十四年(755),爆发安史之乱,东都洛阳陷落。隔年安禄山进逼长安,唐玄宗逃入四川,到了马嵬坡(今陜西省兴平)途中将士饥疲,六军不发,陈玄礼与太子李亨、李辅国谋。 请杀宰相杨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结果杨国忠被乱刀砍死,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玄礼又请诛杨贵妃,玄宗不得已命令高力士处死杨贵妃,史载玄宗“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寘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宗入蜀,太子不得已与太上皇兵分两路,后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年,玄宗自巴蜀回长安。 《新唐书·礼乐志》云:“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二、《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 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有载。 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 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雨》。 明·屠隆《彩毫记》、吴世美《惊鸿记》等对《长生殿》均有影响。 这些作品一方面为《长生殿》的出现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情节、技巧,但另一方面这些作品或以李杨爱情为背景,或只表现李杨故事的片段,或单纯表现李杨爱情,缺少以安史之乱做背景的广阔视野。有的甚至还掺杂了许多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等夸张的色情描写,有损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突出。 《长生殿》“三易其稿而始成”: 1、始为《沉香亭》,通过李白遭遇表现作者怀才不遇; 2、后改为《舞霓裳》,增加李泌辅助肃宗中兴,表现对国运兴衰的思考; 3、终成《长生殿》,“后又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一过程费了十余年的时间,最后一稿写定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 《长生殿·例言》:“史载杨妃多污乱事。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为之。而中间点染处,多采《天宝遗事》、《杨妃全传》。若一涉秽迹,恐妨风教,绝不阑入,览者有以知予之志也。” 有关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在前代正史、野史、民间传说、文学虚构中,有各种各样的材料,《长生殿》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取舍,构成其独特的面貌。如剧中回避杨贵妃曾嫁寿王、与安禄山私通等“秽迹”,标榜“义取崇雅”,认为“一涉秽迹,恐妨风教”(《例言》),具有对这一历史故事在道德上加以“净化”的用意。当然,这同时也有突出全剧的爱情主题的效果。 三、《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一)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作者《例言》说:“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而用之,专写钗盒情缘。” 第一出《传概》说:“今古情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