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件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概要

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 (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脱衣准备安睡,看见月色射进门来,很高兴地想出去走走。考虑到周围没有什么人能够一起领略月夜乐趣。于是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溜达。? 庭堂下面的月色好像积满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子和柏树影子啊!? 哪天晚上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没能清闲的人像我们俩而已。?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把握节奏     投注感情 讨论题: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文中“闲”字怎么理解? 这篇文章反映了苏轼怎样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 小结? 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板书设计          叙事──寻伴夜游                     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  写景──庭院月色   失意苦闷                      旷达乐观         抒情──月下感叹 作业: 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 为苏轼和张怀民设计一段对话 * 说课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小品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一篇抒情散文。全文仅84余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作者抓住夜色的特点,采用视觉上的错觉,从反面上泼墨,形成文字的波澜。全句无一处写月,却又无一处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见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相映成趣,互相渲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三分美景了。可见苏轼在此文中处处扣住个“月”字来写夜游,这是全文的特点之一。其二在于他写月,不像唐代的张若虚写《春江花夜月》那样繁词竞采,而是轻点几笔,则境界全出。其三,苏轼写月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出心裁地从竹影入手,使之推见月色的清朗空明。由于抓住了这几个特点,整个描述就显得精约简爽了。 文学作品都蕴藏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如果仅仅满足于写景叙事是不够的,还必须表达出在凝练的文辞中所渗透的作者的感情,才会含义无穷。本文就是这样,作者在罹文字狱的悲惨遭遇之下,倍受监视之苦,近乎流放,心情忧郁,然而在美丽的月色之下,他仍然有进取之心,到自然中排解内心的苦闷。因此承天寺夜游正是他消释郁闷的具体行动。在政治漩涡中破损的心灵只有在清冷的无所牵挂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广袤的天空对“吾两人”的以大衬小,不言情,而其情自现,情感深蓄在词语中。给人一种旷达的超然物外的情怀,这种旷达的情绪反映了这个时期苏轼的思想状况,也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承天寺夜游》是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这一个单元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博大情怀,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知识基础仍较薄弱。 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现代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用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来指导教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一定也必须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其学会,而且要使他乐学、会学、善学。因此我制定了几下几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工具书,懂得借景抒情的技巧。即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古人旷达的情怀,培养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学习通过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及写景的技巧 。 1、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

文档评论(0)

0022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