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汉思 为全人类的福祉寻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汉思 为全人类的福祉寻道.doc

孔汉思 为全人类的福祉寻道   “中国的长城不再保卫人民,但也不再分裂人民。中国应该重建新的长城――作为一种全球伦理基础的中华传统伦理。”   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瑞士籍神学家和伦理学家孔汉思(Hans Kueng),前段时间来中国参加世界汉学大会时,再次把他首度提出并始终推进的全球伦理(Global Ethic)议题带到中国的现场。   与中国对话的“孔”家人   “我很高兴我也算是与中国对话的‘孔’家人。”   孔汉思一直对好友秦家懿女士为自己取的中文名字颇为自豪,因为这样他就拥有了和自己尊崇的中国儒家学派创立人孔子一样的姓氏。   1979年,在秦家懿以及他们共同的朋友萨尔金特?施莱弗――前美国总统、和平队创始人肯尼迪的妹夫的带领下,孔汉思加入一个由20位美国教授组成的代表团,踏上了他梦寐已久的中国土地。这支队伍成为第一批被允许访问孔子出生地曲阜的外国人,并在访问期间住在孔府。那时,在北京大学与孔汉思交谈的同仁们还依然举棋不定:到底应该视孔子为反动派,还是应该尊之为道德家。   1998年,孔汉思再次踏上已不再陌生的中国,是和南德广播公司(SDR,即今天的德国西南广播公司SWR)大型纪录片《世界宗教寻踪》的拍摄团队同行。在为纪录片作策划和解说的基础上,孔汉思写成《世界宗教寻踪》(Die Weltreligionen auf dem Weg)一书,并在2007年出版了中文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首次踏上环球之旅……但在中国的旅行感受,是独一无二的!”   在孔汉思看来,中华传统伦理构成了一条独立的并具有世界意义的河系。被这条河系所深深吸引的他发现:这一脉产生于中国、具备圣贤智慧品格的传统伦理思想河系,足已帮助浇灌世界文明沃土,并为全球伦理奠基。于是,他急切地想和中国学者对话,希冀在与之交流中,寻找到促进世界和平的崭新理论范式。   为人类最紧要的问题找出路   在孔汉思看来,当下一个让人忧心的事实是,随着传统价值的衰落和社会变化的加速,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出现了某种伦理危机,出现了所谓“道德滑坡”。这种道德下降不仅表现为一个民族、社会或文化内部“不守规则”行为的增多,而且表现为一些民族、社会或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和谐、友好演变为暴力、压迫,甚至战争。   以孔汉思为代表的伦理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如何在宗教伦理的范畴建构一个全世界可以对话的理论基础。由此,他们选择从东方智慧中寻找资源。   其实,孔汉思第一次与中国结缘始于1963年在香港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在那之后近50年来,他一直醉心于中国文化史,并在多年来一直推动一项促进宗教与全球伦理对话的计划。令他欣慰的是,这项计划正是在中国引起了极为热烈的反响。   早在1989年,孔汉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上提出,“没有各宗教间的和平,便没有各民族间的和平”,并在加拿大和美国的演讲中宣传这一理念。1990年,孔汉思又出版了《全球责任》一书,第二年该书在英国与美国出版,并加了副标题《探求新的世界伦理》。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为其英文版写序并指出,该书提出的这个问题,“在关于这个星球上人类住区之未来的讨论中也许是最紧要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孔汉思就是这样一直奔波着,为人类最紧要的问题找出路。   1990年2月,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他发表题为“我们为什么需要伦理标准”的演讲,大胆提出“全球伦理”构想:此后他身体力行,于1991年发起成立全球伦理基金会;1993年在美国芝加哥,作为主要撰写人,他被邀请起草《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2000年9月,孔汉思来到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就中国传统伦理与全球伦理问题,与20多位知名学者讨论座谈,2001年,孔汉思带来自己的著作《政治与经济的“全球伦理”》,在第二届全球伦理与中国传统伦理大会上,与中国学者探讨交流。   “在我对世界伦理及宗教对话长年的研究中,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当此第二、三干纪流转之时,中国智慧在21世纪将成为共同的人类伦理。这种能为或大或小的社会或人类群落,提供价值标准或行为准则底线的伦理法则,将成为全球伦理最奇特的动力源泉。”对于这一世界性的紧要话题,孔汉思想说的还有更多。   “全球伦理”终生制行动者   对于全球伦理这一为之奔波的理想,孔汉思笑称自己是一个终生制行动者。   “终生为之行动,就是面对异议也要坚持。被误解也要一直相信。”在他的名片上,除了“德国图宾根大学荣休教授”头衔外,旁边非常醒目地注明“直接隶属于校长”――除校长外,不受任何人支配。事实上,作为一个研究神学、伦理和宗教的学者,孔汉思的学术观点在西方世界颇受争议。据《文汇报》曾经报道,1970年孔汉思40多岁时,因发表观点挑战教皇的绝对神圣性,而被欧洲教廷施以重罚。自1979年12月侣日起,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