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产业再陷国企垄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略新兴产业再陷国企垄断.doc

战略新兴产业再陷国企垄断   被中央政府选中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央企分食的蛋糕。而国企的封闭性,或将断送中国经济社会的升级机遇。   自2010年10月国务院确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后,对政策具有灵敏“嗅觉”的央企,以“国家队”身份开始试水新兴产业。如今,在现有121家央企中,接近六成投身于新兴产业。在地方政府鼎边相助下,地方国资亦摆出了不甘示弱的态势。   面对中央和地方国企齐入阵,若无政策强力反弹,先行进入和期待进入的民营企业或许只能“围观”。   凌厉“国家队” 占据新兴产业的国企,将扩张触角伸向中西部,而不是海外。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成为第一个陷入国企垄断的新兴产业。   5年前,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并没有多少国企介入。但随着政府对新兴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码,有着政策和资金优势的国企后发先至。   如今,在风电产业链的上游――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营领域,各大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已是绝对主角。   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以及绿色和平组织统计中国近三年的风电招标,发现最后能够中标的绝大部分都是国企,而民营和外资企业则微乎其微。以第四期项目为例,参加投标的开发商共有17家,都是清一色的国有电力公司。   “先抢占风电产能资源在手,再赌更明朗的政策支持,是它们普遍采用的策略,旨在获得垄断。”对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纷纷开建风电厂,安邦咨询高级合伙人贺军向《凤凰周刊》记者说道。   新能源的另一个角落――生物质能源,因为微藻技术的强大的技术门槛和经验积累,国企不好介入,所以除了新奥集团坚持利用微藻技术生产生物柴油外,“剩下”的也基本是中粮、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地盘。   央企曾看不上眼的电动车,如今也成了香饽饽。16家央企在国资委的领导下,成立电动车产业联盟,事实上奠定了垄断的格局。而早已经拿出产品的民营企业如比亚迪、众泰等,没有入围。   其带来的隐患是,“带有垄断性质的央企会干预相关标准的制定,到时候其他企业只有被动接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担忧称。   与新能源产业类似,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同样吸引了“国家队”的高度兴趣。在已经公布的航空航天、军工、高速铁路、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中,无一不是央企在布局或重金下注。   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认为,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民企需做好配角意识,“装备制造领域国企们苦心经营六十年,在资金、规模、人才、技术方面的多年积淀,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形成对民资的高门槛亦无可厚非。”   “但只让国企发挥主导作用,会进一步强化少数国企的垄断地位,产业拉动作用必然会受到严重限制。”贺军说。   央企的凶猛触角和强大的赢利能力,着实俘虏了地方政府。自2009年起,各地政府广开城门,纷纷迎接央企,用优质政策合作打造地方性战略产业。   央企与地方政府的联手狂欢,加剧了民营企业受挤压力。“政府鼓励的,央企垄断了资源。政府不干的,国企不参与,民企只有借此获取发展机会。长此以往,不利于市场发展。”已从国资委主任位置上退下的李荣融在今年3月说。   “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绝不能成为少数产业和垄断国企的独角戏。”长期关注新兴产业政策的贺军遗憾地表示,“十二五”开局之年,依然看不到国有垄断资本的丝毫谦让。   撤退或配角   被国家确立为战略的新兴产业,对民企来说,不但进入门槛过高,即使进场后也难以立足。   “新兴产业开创时民营企业是先行者和排头兵,发展起来后国企却成了主体。”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研究室主任陈永杰表示,国企对民企的“挤出”效应明显。   贺军坦言,在与某国有电力集团老总交流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央企财大气粗。“挣不到钱也就算了、甚至还有‘赔钱也赔不出去’的想法。”据贺军介绍,某国企建好风电或者太阳能设施后,多数都处于停机状态,并不进行电力生产。这种气魄让领军型民企们惊骇。   更严重的是,在新能源产业链方面,国企、民企原本分属上下游两端,彼此相安无事。但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   在风电领域,据悉,国企通过超低价,甚至不计成本的方式,已让不少风机制造的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处在第三梯队的企业,失去盈利空间。   甚至,大型国有电力企业正对整个产业的上下游形成间接垄断。如华能与华锐合作,结成战略互助关系,规定华能建设风电场只用华锐生产的风机。   这让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深感自己没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资历的卑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谨慎表示,如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进行投资,将具体研究政策之后再做决断。   对此,冯飞建议,艰难夹缝中,民营企业需要在某个细分领域打造自己的优势,有意识地与央企配套服务。   “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里面,有很多细分领域,技术层面也有低的部分,这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