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行为; 刑:法律规定; 责:法律责任; 要求:以客观行为的侵犯性与主观意识的罪过性相结合的犯罪社会危害程度,及犯罪主体再次犯罪的危险程度,作为刑罚的尺度,换言之,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二)犯罪概述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的特征:(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 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惩罚性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犯罪构成(判断此罪与彼罪的标准)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件组成的具有特定犯罪性质和社会危害性的有机整体。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犯罪主体: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自然人刑事责任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不满14周岁的自然人;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相对负刑事责任能力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年满16周岁理智正常的自然人;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盲人。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 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识因素),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意志因素); 过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识因素),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意志因素)。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罪过形式举例 若看见楼下没有人,扔出酒瓶子,仍击中人,过于自信的过失。 窗外狂风吹损花架盆子,小偷经过更加受损,向花盆浇水,支撑不住掉下,意外事件。 看见仇人过,从塔楼上扔东西,击中死亡,是直接故意。 外面闹,从塔楼上扔出啤酒瓶子,伤人,间接故意。 收拾屋子,不用的酒瓶,扔出击中人,回想不对,回 头一看,打中人,疏忽大意的过失。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犯罪客体: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诸种腰间的总和。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不具有一般性)。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石某,男,35岁,工人。石某经常虐待妻子。一日,石某的妻子因不堪石某的毒打,在石某走后服毒自杀。邻居发现石某的妻子在床上挣扎,便把石某找回来,要他赶快将妻子送医院抢救。石某既不抢救,也不让邻居抢救,还恶狠狠地说:“我就要看着她死。”最后,邻居们强行将石某的妻子送往医院,但由于时间拖廷太久,经抢救无效死亡。[问题]石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排除犯罪的事由 排除犯罪的事由: 是指虽然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一定的损害结果,表面上符合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际上没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符合犯罪构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情形: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正当防卫的概念: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的条件: 目的:维护合法权益 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对象:侵害者本人 程度: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案例:刺伤便衣警察案 某日晚,赖某在自己家附近遇见两个男青年正在侮辱他的女朋友,即上前制止,因被其中一男青年殴打而被迫还手。在对打时,便衣警察黄某路过,见状抓住赖的左肩,但未表明其公安人员的身份。赖误以为黄是对方的帮凶,便拔刀刺黄左臂一刀后逃走。[问题]对赖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和处理?并请说明理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