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
贝聿铭为卢浮宫设计的新增结构使是一座钢玻结构的金字塔,周围地面上环绕着三个较小的三角形,将自然光引入其下的拿破仑庭院。在贝聿铭看来,玻璃金字塔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入口,这个入口在历史方面和形式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起到突出主入口的作用。“从外型方面来说,它(金字塔)与卢浮宫相得益彰……,而且这种形式也是最稳定的结构形式之一。为了确保透明度,金字塔采用玻璃和钢材来建造,这象征着我们摆脱了过去建筑传统所带来的束缚。它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贝聿铭 设置在庭院 中心的钢玻 结构金字塔 有着引人瞩 目的外观, 成为人们的 视觉焦点。它的外观向卢浮宫的的尺度和设计致敬。按照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等比例缩放设计的大金字塔并没有减损博物馆建筑的历史风貌,相反,现代结构的金字塔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博物馆比邻而居,相映生辉,凸出了各自的细节和美感。甚至金字塔倾斜的玻璃墙也向博物馆的折线形屋顶致敬,卢浮宫立面非透明、厚重的特质也反衬出金字塔的通透性。 卢浮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因此不难想象,巴黎的历史拥护者不能全盘认可贝聿铭设计的现代感十足的建筑。卢浮宫所在地原是菲利普?奥古斯特的地牢和城堡所在地,随后在1546年被改建成弗朗西斯一世的宫殿。直到1793年,路易十六才将卢浮宫变为一座博物馆。卢浮宫一直深深地植根于法国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中。针对改建的反对声音大多不是因为博物馆本身的扩建,而是因为建筑的风格问题。大多数人觉得贝聿铭的现代设计审美会与卢浮宫的传统建筑风格不搭调,显得格格不入。 自然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日本美秀美术馆 日本美秀(MIHO)美术馆表达了贝聿铭的一个主要理念,即自然与建筑的融合。在兴建之前,贝聿铭曾7次上山实地考察,最终和投资方达成共识并于1996年8月开始建设。建筑整体为3层,实用面积9241平方米,该项目位于森林法保安林区域、沙防法指定区域、自然公园法县立公园第3种特别地域(保护区)。 原来业主选择的建筑用地是在两条河的交会处,要到达该处必须从山上绕下来,贝聿铭觉得不合理因而回绝了提议。不久,业主又找到了其他地块,由于修建道路要破坏山林的生态环境,贝聿铭再次拒绝。后来,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后,贝聿铭想到在两地块中间挖一条隧道,不需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只需架一座吊桥,就形成该项目最精彩的入口景观区域。 贝聿铭具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造诣,他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若现的场景。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日本美秀(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日本美秀(MIHO)美术馆在结构设计上有几大亮点:首先是通过跨越两个山脊的隧道及吊桥,这座吊桥是专门为美术馆单独研制的,可称举世无双,从与其相连接的隧道出来缓缓前行便会看到美术馆的主入口。整个结构采用非对称多悬斜索结构,由一条定制的曲线型钢作为主要支撑结构,形成一道完美的弧线,暗示着前面美术馆的瑰丽与深邃。其次,在正立面主入口处门庭的钢结构是整个建筑结构技术的集中体现, 采用了专门针对该项目研制的“九 梁节点”,从这点上看,该项目也 可以说是一个高科技建筑。 贝聿铭认为景观对于建筑物的轮廓非常重要,特别 是从山顶上面以及各种其他的角度去看,建筑物采 用平屋顶是不相配的。贝聿铭不只是单纯地模仿日 本传统的木构建筑,而是在寻找让建筑物能体现出 有趣的轮廓和形状的设计。因此,他以四角锥为基 础,使整个建筑构建在几何学的形式上,用四角锥 创造出类似山峰或峡谷的形式,然后他研究日本式的、可以融入整体景观的建筑轮廓。 建筑主入口、广场及樱花大道是整个美术馆的第一道风景,春天人们会被粉红色的樱花林而震撼,秋天人们会陶醉于广场上的 红色枫叶。第二道风景是蜿蜒的隧道、直线的桥和自 然环抱的群山。隧道的尽端是一座飞逸的钢索吊桥, 该桥获得了国际桥梁构造学会的优秀奖,被称赞为映 衬在自然群山景观之上的优雅艺术品。第三道风景是 建筑入口及两侧的坡地绿化,贝聿铭认为美术馆的入 口至关重要,要有一种庄重典雅和有历史文化特点的 感觉,让人感到走进建筑就如同前往圣地朝拜一般的 庄重。 同时,日本美秀(MIHO)美术馆的细部设计和材料运用 非常准确,如建筑室内空间的玻璃屋顶及钢结构和墙 体、灯具的设计、室外空间的钢桥和隧道、植物配置 等等,都体现了极高的工艺和科技水平。 中国驻美大使馆作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