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词类活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状词。 2.名词活用为动词 3.名词的使动用法。 4.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的活用 条件: 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名词活用的类型: 1.一般动词。 2.作状语。 3.使动用法。 4.意动用法。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芽”表示“发芽” 1.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2.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 3.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五十者可以衣帛。 (同上) 18、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放在别人用网捕捞的鱼肚子里 2.名词作状语 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 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2.南取汉中。(《过秦论》) 3.西举巴蜀。(《过秦论》)? 4.东割膏腴之地。(《六国论》) 5.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6.仓皇东出。(《伶官传序》) 7.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8.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过秦论》) 2.包举宇内。(《过秦论》) 3.囊括四海。(《过秦论》)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5.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6.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7.廊腰缦回。 (《阿房宫赋》) 8.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6.群聚而笑之。 (《师说》) D.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1.内立法度。(《过秦论》)? 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3.有大石侧立千尺。 (《石钟山记》) ? ? 4.使不上漏。(《项脊轩志》)? 5.前辟四窗。(《项脊轩志》) 6.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E.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F.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 1.日削月割。 《六国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阿房宫赋》 1、下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D、 用心一也 2、选出下面加点字不是活用的一项( )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B、公子怒,欲鞭之。 C、范增数目项王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2、既东封郑。 (《烛之武退秦师》) 4.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1.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2.吾从而师之。 (《师说》) 3.耻学于师。 (《师说》)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 如: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救”,表示“救兵”。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