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林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潜移默化造就英才
随笔
教育为本 德育为先 潜移默化 造就英才
—读经对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意义
佛冈县第一小学 张林
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儿童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因此,以德治国应从孩子教育开始,用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儿童的心灵,对儿童实施入耳、入脑、入心,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而这些传统美德就在经典里面,正是我们教孩子如何做人的好教材。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参加了“东方少年”国学院广州“养正”书院的一个假期班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文化”“提倡孝文化的当代意义”“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传统文化与公民道德教育”“推行传统文化的意义、模式和途径”,还有一部分就是学习传统文化,养成良好道德,造就健康人生等。这次学习,就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次学习,不如说是一次震撼或者说是一次思想革命。震撼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震撼于传统文化对于构建和谐健康人生、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社会的当代指导意义。惊诧于传统文化对具体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所提供的指导方法。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19年了,以前虽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想到它既能传承千古而生生不息,正是由于他的永恒性和民族适用性。
驻美大使特别助理沈国放同志在谈到中国的复兴时特别谈到“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先行,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是不可能的”,构建体系性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输出已经到了最紧迫的时候,是中国后续发展的力量源。教育下一代了解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是关乎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继承,而且身体力行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优秀美德,比如“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又比如“实事求是”的方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拿来主义思想,无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良好继承和发扬。请看2007年3月11日人民日报时事评论“谈谈孝道”的有关论断:“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的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融忠孝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体系。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一、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一提及对孩子的教育,不少人就认为是让孩子学英语,学琴棋书画,而根本做人的问题却被忽视了,殊不知每一位孩子首先是一个“好孩子”,有了这个根,才有可能谈别的。今天舒适的环境,让孩子?们有了幸福的生活,但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面对信息的多元化,许多人已经不知道什么该吸取,什么不该吸取,道德标准已被吞噬,面对祖国的幼苗——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日:“少年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身都会起作用的。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二、读经对儿童教育的德育意义。
经典诵读有利于儿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经大量事实证明,其成效也是极为显著的。
1、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所谓经典,就是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诸如经、史、子、集。《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从小培养幼儿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使之从翩翩少年成为进入谦谦君子的重要门径。对于处在品德形成敏感期的孩子们非常有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总共仅有1080个字,360句,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世、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
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道德修养渗透在古诗文中,将对孩子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促进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2、读经教育符合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
读经教育主张熟读成诵,而不求甚解。功在潜移默化,而不是片面灌输。它不仅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心理特点,而且也符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读经教育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灌输,经典中的道德知识,孩子们是在诵读过程中反复接触,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接受,当他们有所领悟,便会将其作为自己的要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