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docVIP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doc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   摘 要: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洋务运动没能推进中国近代化继续前进,最后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破产。本文将从当时中国文化环境的主、客观两个方面,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洋务运动并最终导致洋务运动夭折的。   关键词: 洋务运动 破产 文化环境 影响   无论哪一时期,人类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生存,而且人们的行为选择总是受其文化环境的影响。本文就从文化环境角度探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以实现中国经济近代化和军事近代化为主要目标而开展的一场历史运动。可以说它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洋务运动这场近代化改革伴随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束而走进了历史的坟墓。人们不禁要问,这样一场震动朝野,引起社会深刻变革的运动为何没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呢?   首先,从洋务运动所处的历史背景来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但经历了两千年生长发育的牢固的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主导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数量少得可怜,工场手工业无法自然地发展到大机器工业。这样,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下,一场没有充分条件为基础的运动就像没有坚固地基的大厦一样,失败是必然的。   其次,在洋务运动创办的全过程中,始终受到上至精英文化层次,下至大众文化层次普通百姓的掣肘与冷淡,以及帝国主义企业的欺压。在洋务运动的近代化改革中,与之相应的制度文化是封建君主专制及一套封建官僚政治,其政治结构必然带有僵滞性与封闭性,缺乏对复杂局势的灵活应变的制度弹性。从精神文化看,官学化的儒家意识形态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统治者和士绅对异质的西方文化的积极意义的认知能力。一群死抱祖宗之法不变的顽固派认为“立国之本,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①。所有重大的洋务活动都要经那拉氏的批准,才能付诸实施。由此可见,受中国封建的传统文化影响的清朝统治者中的一部分精英人物成为洋务运动前进中的巨大绊脚石。   长期以来,清朝百姓过惯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三纲五常”的儒家思想禁锢着他们的头脑,这样社会成员的微观活动与主动性受到了抑制。因其社会文化水平与价值观念程度很低,对西方异质的事物不加判断地予以摒弃。而洋务派自然也不会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他们认为:“言富强者,视以为国家之本计,与百姓无涉。”②洋务运动得不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失去了最强大的推动力,导致失败的命运。   最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加大了对华的政治经济侵略,这样在中国固有的制度文化体制内,又融入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组织,始终压迫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无疑是在本已畸形的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二   洋务运动是由部分官僚地主阶级发动的,他们的价值取向及其所采取的相应行为选择对这场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和主持者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是一批处在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与保守的官学化的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文化环境之下的官僚地主阶级,他们的阶级本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近代过程中的“时势所造之英雄”。他们同顽固派一样,是儒学的守卫者,而不是叛逆者。所以,他们向西方学习,只能从传统中寻找理论根据。洋务派力图将各项洋务措施纳入传统的模式,这表现在处理儒学与西学的基本关系上。于是“中体西用”作为既保留儒学传统又接纳西学新知的一个途径,很自然为人们所接受。但“中体西用”这一原则是在陈腐的封建体制内移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他们根本不可能处理好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相互关系,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首先,在“中体西用”原则的指导下,反映了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很不自觉。他们是在不触及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的。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洋人之上,独火器不及。”③他们是传统封建文化的守卫者,绝不越“中体”雷池一步。   其次,洋务派又“用“得怎么样呢?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③洋务运动实际上走的是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畸形发展道路。洋务运动从“求强”的军事工业到“求富”的民用工业,从机器技术到格致算学,始终伴随着中学与西学两种截然对立的文化冲突。西学要更好地发挥效用,必须冲破封建主义的“体”;而为维护封建主义的“体”,又必须对西学做种种限制。由此看来,两种文化在洋务运动的实践过程中始终是不可调和的。如洋务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官督商办,既然是官督,就容易把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自然而然带进近代企业中。   综上所述,中国系统的技术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