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析冯玉祥的“丘八诗”.doc
简析冯玉祥的“丘八诗”
【摘 要】冯玉祥的“丘八诗”,大多反映军队生活、抒发军人情感,在抗战诗坛上产生过较强烈的反响。从内容上看,冯玉祥的“丘八诗”鼓舞了我方民众的抗战士气;从艺术风格上看,“丘八诗”吸取了民间旧形式的特点,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利于传播。
【关键词】冯玉祥 丘八诗 抗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24-02
取得过赫赫战功的名将冯玉祥,非常重视读书和写作,曾写过很多通俗白话诗,他称其是“丘八诗”,周恩来曾赞誉此诗体:“丘八诗体为先生所倡,兴会所至,嬉笑怒骂,都成文章。”“丘八”是“兵”字的拆解,说明冯玉祥的诗歌创作大多反映军队生活、抒发军人情感。“七七”事变后,他力主抗战,虽肩负繁重的军事政务,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支援抗战的宣传工作中去,很多鼓舞抗战的歌谣就此出炉了。
一、“丘八诗”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冯玉祥的“丘八诗”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记叙将士在对敌斗争中智勇双全的表现,歌颂他们不畏牺牲的坚定信念
朱自清认为:“一般诗作者描写抗战,大都从侧面着笔。”即用民众的叙述视角来表现我军的英勇,而作为一名亲身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洗礼的军人,冯玉祥对前线上战士们所经受的残酷考验和他们的坚强意志都有着切身感触,当他在歌谣里称赞着这些将士们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激发更多人对英雄的敬佩,从而亲身投入到战争中去,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个高层将领,表现出对自己部下的尽职尽责的表彰。
例如《张庆余将军》一诗:“我们不怕死不怕伤,/唯有拼命才能打胜仗。/我们是死里求生,/我们是向强盗抵抗。/胜一次固然光荣,/败一次亦绝不沮丧。/我们抱定了牺牲决心,/直打到敌人投降。”(《攻克敌旅司令部》)将士们秉持着为正义、为国家而战的强大自信和自豪感,愿以个体生命换取胜利的悲壮和豪迈让人震撼。战争吞噬着无数的生命,可一些抗日英雄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日本如不早悔改,/一千一千把命毙!/六千万人拼我四万万五千万,/各死六千万人看谁完!”诗中对日军的诅咒夹杂着激愤的情绪,甚至是以庞大的生命数量为沉重的砝码,来增强对于取胜的自信。
(二)揭露、斥责侵华日军的种种劣迹、暴行,赞颂社会各阶层民众多种多样的抗战义举,从而唤起大家共同抵御外敌的民族自尊心
“寇军到南京,/杀我五万人。/血腥闻数里,/尸体如山横。/邪恶竟至此,/举世皆震愤。/我们牢记仇,/我们牢记恨。/若不将寇除,/禽兽亦不如!”(《五万人》)如此震慑人心的惨况,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会感觉到深刻的耻辱和愤怒,诗人记录了事实,继而发出激昂有力鼓舞,号召民众将满腔的怒火转化为一致抗日的坚定决心和豪情。冯玉祥在诗里一次次发出这样的呼唤:“同胞啊!/快起来啊!/我们若不报血仇,/简直不如狗和猪!”(《蚌埠》)
《检查》里,当两个中国女子在候车室被日兵轻薄和侮辱时,难民们愤怒了:“女人遭受此侮辱,/同胞见者起公愤。/一声怒吼如雷响,/齐同倭奴把命拼!”下层劳动人民面对侵略者,毫不畏惧,一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也同样如此,如《山西二绅士》中的两人“甘愿饿死以成仁,/不肯对敌把头低”。在冯玉祥的笔下,抗战不分性别,平时只操持“小家”的女性也能成为抗战大军中的一员,她们或在战场上杀敌:“发枪射击不容情,/打死一个伤两个,/勇武堪称女英雄。”(《女军人》)或在后方慰问和照料伤兵,像《周夫人》中投身医院作看护的周夫人,无微不至地照料将士们的生活,被冯玉祥称颂为南丁格尔式的伟大女性。而向来被视为弱者的儿童,也为抗战做了许多工作。抗战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孩子剧团,经常在广播电台或者收容所进行宣传,十分优秀。冯玉祥在《孩子团》里夸赞了这些苦难的孩子们无惧艰苦、“抗敌救国不示弱”、“各地同胞都欢迎”的杰出表现。
冯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感人的民众抗日图:在生死荣辱的选择面前,在民族危难之时,各阶层民众都抱定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
(三)揭示日本军队内部弥漫的厌战情绪
冯诗多处指出,侵华战争只不过是由少数野心家发动的,而很多日本士兵在背井离乡、饱尝侵略的恶果同时,越来越厌战。“日本兵,来打仗,/最堪痛苦是受伤。”(《日本伤兵》)那些负伤的日兵遭受了日本军队的头目们种种诸如枪杀、火葬之类惨无人道的处理,冯玉祥在同情和呼吁他们应该奋起反抗的同时,也在唤起我方军民的信心:日军不但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对待自己的将士也冷酷无情,这样的“不义之师”终会覆灭。很多日兵都对战争的目的和后果疑虑重重,对前途感到无比迷惘,诗里借用一个日本旅长的口吻:“有一个旅团长亲口承认,/他已经心惊胆寒:/弟兄都问为什么对中国打仗?/打完了又怎么办?”(《敌兵反战》)冯玉祥清醒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