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VIP

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快报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为了纪念19世纪一位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的沙皇,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一座塑像。 “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他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卢日科夫市长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课程标准: 简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   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奴役制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制度。  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自由农民)和宫廷农民。 地主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他们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处于社会最底层。 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人身是自由的,但担负国家繁重的贡税和无偿的劳役。 宫廷农奴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从属于宫廷。 知识链接 * 俄国农奴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的贫困生活 材料:农奴连同妻子儿女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 ——《法律大全》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 1801-1860年农民暴动 年份 次数 政治上: 俄国农奴制激化阶级矛盾,暴动频发沉重打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材料:“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思考:农奴制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机呢? * 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五十年代末逐步发展到2800家。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58年,仅莫斯科一省就有蒸汽机158架,在1861年共有工人86万名。 ——历史教学参考书 思考:19世纪上半叶俄国的工业发展状况如何? 俄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开始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 国别 人均收入 (卢布) 铁产量 (万吨) 铁路长度 (公里) 制 度 俄国 71 26(1860年) 1606(1860年) 英国 323 385(1850年) 14603 法国 150 9160 封建农奴制 君主立宪制 与西欧相比,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又如何?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根本原因) 问题探究 民主共和制 * 农奴制从哪些方面阻碍了俄国 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自由劳动力--- 市场----- 原料----- 资金----- 技术----- 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力缺乏 农民非常贫困,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 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 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 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问题探究 * 农奴制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 工业落后 变革呼声越来越高 新思潮   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在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 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 “ 十二月党人 ” 。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国。 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新思潮的涌动 *   五名十二月党人领袖被处死时,沙俄当局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祈祷式,以示祝贺。赫尔岑后来写道:“我参加了祷告式,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丛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面前,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他青年时代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从此投身于推翻农奴制度的革命宣传活动.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斗争. 赫尔岑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新思潮的涌动 * [新思潮的涌动] 我要向全世界歌颂自由 使王位上的恶人胆战心惊 世界的暴君,战栗吧 而你们,匍匐着的奴隶们 听吧,鼓起勇气,起义吧! ——普希金 * 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