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doc
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摘 要】唐代可以说是一个盛产诗歌的时代,诗歌恢弘大气,又面面俱到,但主要以边塞诗和田园诗为主,唐边塞诗反映将士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边塞诗所表现的是以身许国、热衷于事功的精神,这些同李白的游侠诗是一脉相承的;而山水田园诗,则契合了李白游仙诗中所表达的超凡脱俗出世隐遁的情怀。观诗人李白,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清新自然,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本文分析了李白亦仙,亦侠的情怀,以及这种仙气和侠气之间相互关系.
【关键词】李白;诗歌;仙侠精神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其诗歌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既是“诗仙”,又是“游侠”,仙的精神和侠的精神在他诗中均有体现,这同他的个人经历以及盛唐气象是分不开的。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其他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一、李白的酒气
李白好酒,他的好友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在长安酣饮的情形:“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酒仙”的称号大概由此而来。盛唐的恢弘大气曾一度激起李白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热情。他才华横溢,胸怀大志;他蓄势待发,待价而沽.李白素怀大济天下的才志,然而不见容于当道,李白好酒,不过借酒消愁,以抒发内心的幽愤而已。千古以下,捧读李白的诗作,于昏黄的灯影下,仍依稀可见诗人左手捧杯,右手执笔的洒脱身影,隐然闻到几缕盛唐美酒的醇香。
二、李白的仙气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江陵,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对李白,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此后李白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据史载,李白外貌气质潇洒飘逸,颇具仙风道骨。当年李白在长安结识了时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当时的贺知章已年逾古稀,李白献上了《蜀道难》一诗,贺知章“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称李白为“谪仙人”。如我们所熟悉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瑰丽,似真亦幻,虚无缥缈的仙境“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人的世界在惊天动地的声响中出现,仙人们以霓为衣,御风为马,猛虎为之鼓瑟,风鸾为之驾车,共赴仙界的盛会。这是何等耀眼夺目,惊心动魄的情景。而李白高蹈尘外,遗世独立的情怀在这里也得到了突出的表现。李白不仅在诗歌中描摹仙境,而且在生活中也常常出入天地之中,“神游八极之表”。你看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三、李白的侠气
唐代的长安自汉以来有着浓厚的侠文化传统,尤其是关陇一带人民“融合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的生活习惯更是侠风盛行的沃土。对于胸怀壮志的文人来说,任侠成为他们功业意识的一种寄托,李白生活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况且游侠精神“流动着青年人的活泼的情感和新鲜的血液”,充满着“乐观奔放的时代旋律和火一般的生活欲望、人生宣泄”。这更与他酷爱自由、张扬个性的天性不谋而合。
血管里涌动着的游侠精神使李白对剑特别钟爱。诗人一生佩剑,年轻时“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白马篇》),年老时“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禅房怀友人岑伦》),求谒时“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醉酒时“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高兴时“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少年行二首?其一》),失意时“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郢门秋怀》)。他的许多朋友也佩戴着光彩照人的宝剑。”在异常广阔的空间之下,诗人倚剑而立,俯视苍茫大地,不禁情绪激昂、感慨万千!《发白马》:“倚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