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民俗学第一讲.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艺民俗学第一讲

第一讲:文艺民俗学学科性质 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文艺创作必须合理吸收民俗基因才能为当地的接受者所接受”这个理论基点。 教学重点:民俗文艺学兴起的历史必然;文艺民俗学学科性质;文艺创作须合理吸收民俗基因,才能为当地的接受者所接受。 教学难点:民俗学和文艺学联姻; 民俗基因。 一、文艺民俗学:民俗学和文艺学联姻 1、什么是文艺学?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及其发生、发展、传承、传播规律的科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由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个部分组成。三者紧密联系、互相包容。 文学理论指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 文学史: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 文学批评:以某种文学观念为基准对文学现象、文学思潮进行文学评价。 2、 什么是民俗学?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1846年威廉?汤姆斯首先采用Folklore一词。最初含义是“民众知识”。 民俗学研究对象的演变。 民俗: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生活文化和文化生活,它常常以风习性文化意识为内核、程式化“生活相”为外表,呈现出一种不成文的生活规矩、习惯性的生活方式、传统性的生活思考等等,具体内容包括有形物质民俗(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岁时节令)和无形民间信仰等等,是某个特定区域文化的鲜活呈现。 二、民俗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俗”) 民俗,民俗,民之俗。 民俗作为特殊的社会存在,早就受到上层和文人的关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入门问忌,入境问俗。” 风土人情、风俗、习俗。 婚丧嫁娶? 传统节日? 迷信陋习? 民族歌舞? 1、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 民俗是一种生活相 。生活相就是生活的样子,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我们所想像的古老的,古老的只是一个方面。 民俗是活态的生活相。它在生活层面表现为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艺。 居住习惯(图片); 剪纸动画(搜狗视频) 巴沙理发方式(图片); 丧葬流程 2、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 。 从文化层面看,民俗是什么?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所谓模式,是一种样式,它概括了某种日常生活的规范。 许多民俗在文化层面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文化模式 。这些民俗样式,一般没有文字规定,往往象风一样流动。 从中西饮食差异看文化模式 鱿鱼炒鸡片---游龙戏凤。 鸡蛇同烧---龙凤呈祥。 虾仁炒鸡蛋---花好月圆。 黄瓜炒鸡肝鸭肉---苦凤怜鸾。 菠菜炒番茄---翠柳啼红。 鸡汤炖雀肉---鸠集凤池。 黄花菜焖全菇---美女簪花。 公鸡与母鸡同盘---鸾凤和鸣。 鹅掌炖白蘑菇---雪泥鸿爪。 片片枫叶情; “心痛的感觉”,价格50元:一杯白开水。 “东方不败”:牛鞭; “绝代双娇”:炒青椒和红椒; “猛龙过江”:一碗清汤上面漂一棵青葱; “波黑战争”:菠菜炒黑木耳; “一国两制”凉菜: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悄悄话”:是炒猪舌和猪耳;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红烧猪蹄,边镶香菜: “母子相会”:黄豆炒黄豆牙。 “左拐弯右拐弯”,“天下无双”: 炸鸡翅一对。 3、民俗:民俗思想文化原型,民族思想文化源头。 哲学层面,民俗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民俗追根溯源是什么?就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这个原点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只是往往没有意识到,没有解密。 “中国红” 民俗归根到底是什么? 民俗归根到底是“人俗”,是社会民众中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如果说我们一个人有生物生命,那么我们也有文化生命。人是生物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双重复合体。如果生命的基因是DNA,那么文化的基因就是从哲学理念上的民俗。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自己的民族,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民俗;要了解外国的民族,也一定要能够解析他们的民俗。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知己知彼,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外延的步步拓展(国际视野) 1、乡村野民(英国。文物考古学家) 2、未开化地区的民众(探险家)。 3、城市中的农民(美国社会学家介入)。 4、城市中的市民(公民民俗) 5、全体国民(日本,德国)。 6、中国:(钟敬文)上层文化主要是封建地主阶级创造和享用;中层文化主要是市民文化,下层文化是由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和传承;中下层文化共同构成民俗文化(社会分层)。(陈勤建):全体国民。 三、民间特质探讨:文艺学研究的眼睛向下 1 、“民间”地位的变迁: 、传统社会“民间”:遭歧视、待启蒙。 “是个粗人,我没有文化。” “我是个睁眼瞎子

文档评论(0)

df829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