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oc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摘 要: 当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发展与生存。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担负的使命和急需探索的重大课题。我国道家思想蕴涵的生态原则、彰显的生态智慧、富有的生态伦理,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理论有许多共通和契合之处,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无为 天人合一 见素抱朴 生态文明建设
引言
人类从诞生之时到以后相当漫长的一段历程中,对自然充满好奇、敬畏、崇拜之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代以来,人类开始藐视自然。随着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脚步的不断加快,自然生态逐渐遭到破坏。20世纪中叶以来,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已严重威胁人类发展与生存。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担负的使命和急需探索的重大课题。我国道家思想蕴涵的生态原则、彰显的生态智慧、富有的生态伦理,与当代生态伦理学理论有许多共通和契合之处,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道家“无为”思想蕴涵的生态原则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写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把“无为”视作最高原则,希望君王能顺乎自然,不干涉世间万物,任其自然消长变化。其第二章写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圣人无为,顺应自然,任凭万物自然发生而不管制,生养万物而不占有,助长万物而不望报答。其第六十四章写道:“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圣人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不敢妄为。其第五章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对万物无恩无为,听凭其自长自消。
庄子在其《至乐》篇中感言:“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庄子继承了老子“无为”的思想,认为无为之道,自然之理,可使天地清静安宁,万物化育生长,起到“无不为”之效。在《至乐》篇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鲁侯对海鸟的礼遇厚待,违背了海鸟的自然天性,是强作妄为,是对海鸟的折磨,最终导致其死亡。《人世间》中,庄子道:“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养马者对马的宠爱导致马的愠怒与逃亡。《养生主》中,庄子道:“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粒食,走百步才能饮到一口水,生存得那么艰难;但它很不想被养在笼子里,过那种饮食无忧的生活。
道家提倡的“无为”,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不做拂逆事物天性的事,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凡事要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自然界有自身的运行规则,万物都有自己的天性物理,都要依照自己固有的天性物理展示自我;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有灵性。人类应常因自然、师法自然,尊重宇宙万物及自然天性,“无为”待之,让宇宙万物按自身内在规律自由地运行、自然地消长,不过多地对其干涉、扰乱、侵占。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只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不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人类不应自以为是地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自然万物,而应顺其自然天性[1]。凡事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能过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可以的;但不能没有理性地、疯狂地掠夺与践踏。道家“无为”思想蕴藏的生态原则,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受到重视和提倡,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二、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彰显的生态智慧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源,天、人等自然万物都为“道”所生化。其第二十五章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地、道是相通的,统一于宇宙的大系统中,都要师法自然。老子所论为“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庄子在其《马蹄》篇中曰:“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人类在那天性最完美的年代,跟禽兽一同居住,跟各种物类相互聚合并存。《大宗师》中,庄子主张“天与人不相胜”,而应和谐共处,相融相通。《秋水》中,庄子反对“以人灭天”。《齐物论》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类与自然、宇宙是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生态美合理结合的实现,是“道”的意义所在[2]。
既然天人合一,浑然一体,那么彼此就该相爱相通,并力同心,不能相互伤害。在《大宗师》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