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2第七课一、二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解.ppt

3.7.1-2第七课一、二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7.1-2第七课一、二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解

*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第一框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的民族概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    还有55个少数民族。 (2)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    所有民族的总称。 (3)、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各民族人民共同开阔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各民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 和民族歧视的__________; ② 我国坚持了_________、_________和  各民族__________的基本原则。 阶级根源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2、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 (1)内容: 我国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 团结 和谐 (2)原因: 互助 3.我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2)、民族团结 (3)、各民族共同繁荣 (首要原则) (重要原则) (根本原则) ①原因 A.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 B.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 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C.我国各族人民都有对祖国的文明 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②含义:   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 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注意:平等≠相同) ③突出表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 (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   2014年3月5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到 代表2987人,409名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3.69%, 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西藏珞巴族人口 不足3000,也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人大的少数民族代表 政治平等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文化平等 人民币上印有汉、蒙古、维吾尔、藏、壮族五个民族的文字   在各级人大、政协、政府和社会组织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代表 尊重少数民族使用和发 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 习惯、婚姻习俗、饮食 习俗、节日习俗、丧葬 习俗 下列事例体现了民族什么方面的平等? 政治地位平等 发展文化平等 文化和社会等 方面的权利平等   但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 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别,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时期内 消除。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 东部地区的学校    民族团结即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各族人民 所形成的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三个离不开”) ①含义: ②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   A.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B.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C.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D.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 ②原因: ①含义: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3)、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A.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B.是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实现途径: A.国家要加大支持 (如:西部大开发等) B.民族地区人民要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C.发达地区要大力支持,先富帮后富 民族团结 (重要原则) 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 (根本原则) 政 治 基 础 三项原则: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 物质保证 物质保证   4、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 什么、能做什么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③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1949 1954 1984 2001 年份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宪法 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非“居住区”(范围) 前提和基础 (2)、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