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化教案
教学课题:城市化
授课人:赵聪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理解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
(3)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
探究家乡城市化的特点、预测家乡的发展动态。
【重点难点】
城市化的含义及三个主要标志;
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
【学情分析】
前面的学习中对城市有了大概的认识,这节课就围绕城市化,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的标志,对城市化会出现的问题及相对应的措施进行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述的是深圳,它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变成一个大城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化的内容。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
1、城市化的含义
生: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师:根据城市化的含义,要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正在城市化,可应用什么标准来判断?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在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城市化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师:我们通过地图来对城市化这一现象加以理解。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师: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江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找一找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哪些城市升级了?
生:对比2000年和1985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的数量明显增加。无锡、苏州、杭州等城市由大城市升级为特大城市,镇江、常州、宁波等城市则由中等城市升级为大城市,嘉兴、湖州、绍兴等由小城市升级为中等城市,同时增加了许多小城市,如高邮、姜堰、余航、桐乡、奉化等。
师总结:由于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许多城市等级提高。到2000年,整个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了一个由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四个等级的城市组成的一个成熟的城市体系。所以说城市化对一个城市而言,就是城市等级升级的过程;城市化对一个地区而言,就是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过程。从两个时代的城市分布的对比中,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是相当迅速的,有一些地方在1985年之前还是县城,到2000年已经迅速发展为中等城市,比如张家港、海门、靖江、昆山、丹阳、萧山等。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
(引导学生阅读图2.17,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师:对!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是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因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师:不同的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城市化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如何来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呢?
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过渡:许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已达7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在1990年时也只有33%左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则很大。为什么呢?这得从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说起。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师:城市化实际上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请同学们先阅读图2.18、图2.19。
(本部分:先进行图2.19内容的教学,同时结合P33案例4完成P35活动题。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8和图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际经济学习题.doc
- 土地估价技术报告.doc
- 图像与机器视觉产品手册.doc
- 图书馆学基础知识.doc
- 国际货运练习题及答案.doc
- 土地承包合同.doc
- 国际物流习题集.doc
- 土地的性质及分类.doc
- 土地经济学.doc
- 土地资源管理.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