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九章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讲解

第九章 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外源性物质(如食物、动物皮毛、花粉、灰尘和某些多糖或蛋白质类的抗原或变应原)对人体能引起变态性或过敏性反应(常见枯草热、瘙痒、接触性皮炎以及过敏性哮喘和休克等),这已证明与体内组胺释放有关,故H1受体拮抗剂 已被广泛用作抗过敏药。 分类 一、乙二胺类H1受体拮抗剂 1. 1942-1944年 发现有效药:安妥根 2. 1946年发现:曲吡那敏,是至今仍常用的抗组胺药之一,作用比随后发现的苯海拉明强而持久,副作用较轻 二、氨烷基醚类H1受体拮抗剂 1. 1943年※苯海拉明应用于临床,是应用较广的抗过敏药,有中枢抑制的副作用 2. 茶苯海明(乘晕宁):苯海拉明与8-氯茶碱成盐,其副作用减轻,用于防治晕动症 3. 卡比沙明:经结构进一步改造后其作用更强。 三、丙胺类H1受体拮抗剂 运用生物等排原理,将乙二胺类和氨烷基醚类结构中N,O用-CH-替代,获得一系列芳丙胺结构化合物 非尼拉敏:毒性降低,治疗指数约为曲吡那敏的4倍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  Chlorphenamine Maleate N,N-二甲基-γ-(4-氯苯基)-2-吡啶丙胺顺丁烯二酸 四、三环类H1受体拮抗剂 将上述各类分子中的两个芳环的邻位相互连结,即构成三环类。 ※氯雷他定  loratadine 4-(8-氯-5,6-二氢-11H-苯并[5,6]-环庚烷[1,2-b]吡啶-11-亚基)-1-哌啶羧酸乙酯 1986年上市,为无镇静作用的高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较好。 五、哌嗪类 H1受体拮抗剂 除具有较强的H1受体拮抗剂作用外,又各有特点,有的有平喘效果;有的具有抗晕动作用;还有的具有钙离子通道阻断作用。 ※盐酸西替利嗪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2-[4-[(4-氯苯基)苯基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乙酸二盐酸盐 由于Cetirizine易离子化,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量极少,减少了中枢副作用,作用强而持久,属于非镇静性抗组胺药,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代表药物之一。 六、其它类型-非镇静H1受体拮抗剂 新型抗组胺药 优点: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非镇静性 缺点:心脏毒性,咪唑斯汀除外 特非那定 ※阿司咪唑(息斯敏),已经被禁用 限制药物进入中枢和提高药物对H1受体的选择性,是设计和寻找新型抗组胺药的指导思想,并由此发展出了非镇静性(Nonsedative)H1受体拮抗剂。 前述的Clemastine(氨烷基醚类)、Acrivastine(丙胺类)、Loratadine(三环类)和Cetirizine(哌嗪类)都属于非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 Acrivastine和Cetirizine是通过引入亲水性基团使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克服镇静作用的。而Clemastine和Loratadine是对外周H1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避免中枢副作用。其它的非镇静性抗组胺药大多属于选择性外周H1受体拮抗剂。 根据结构,分为六个结构类型 根据中枢作用,分为经典的和非镇静性的 以80年代为界限,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三、H1受体拮抗剂构效关系 第二节 组胺H2受体拮抗剂 H2-Receptor Antagonist H2受体拮抗剂的发展 1964年,以药物学家Black博士为首的研究小组,开始 H2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工作 要得到抑制胃酸分泌的抗胃溃疡的药物 西咪替丁的药物设计 第二代抗溃疡药 第三代抗溃疡药 第一个H2受体拮抗剂 第一个临床试用的H2受体拮抗剂,口服吸收难 第一个上市的H2受体拮抗剂 上市时 20美元100粒 药学史上第一个每年的销售额超过十亿美元的药物 “重镑炸弹” 使史克公司获得成功 2、雷尼替丁的发现 Glaxo公司亦步亦趋的追踪西咪替丁的研究 开发公司的me-too H2受体拮抗剂 选择呋喃环,并用环外的二甲氨基以使其有类似咪唑环的碱性 1983年上市,第二个上市的H2受体拮抗剂 雷尼替丁作用特点:无西米替丁的抗雄性激素作用和引起精神紊乱的副作用,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更强,约为西米替丁的5倍,称为第二代H2受体拮抗剂抗溃疡药 3、噻唑类的发现 1986年法莫替丁上市 1988年尼扎替丁上市 法莫替丁、尼扎替丁作用特点:均为高效、高选择性的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被称为第三代H2受体拮抗剂抗溃疡药 H2受体拮抗剂按照结构类型分类 (一)含柔性连接链类 西咪替丁等 (二)二元芳环或芳杂环类 咪芬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与法莫替丁相当 H2受体拮抗剂构效关系 得到甲硫咪特 侧链次甲基换成硫原子,形成吸电子的含硫四原子链,环的5 位接上的甲基,使环上电子云密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