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要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射化学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2013放射化学 张龙飞 王渝 目录 放射性简介 原子核衰变-不稳定的原子核不断地自发地产生原子核结构的改变,使自己转变成另一种核素,这种过程称核衰变。不稳定核自发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核衰变类型是根据其发射核射线种类进行命名的。如最常见的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γ反应能力较弱,但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因此比较适用于生物检测。 放射性示踪法 放射性示踪法(radioactive tracer method) 由于放射性核素不断发出辐射,无论它运动到哪里,都很容易用探测器探知它的下落,因此可以用作示踪物来辨别其他物质的运动情况和变化规律。这种放射性示踪物称为示踪原子或标记原子。 14C、3H、32P、35S和125I等作示踪原子,并且要把它们做成与体内物质相应的有机化合物而开展示踪研究。 凡是分子(例如基因分子)中某一原子或某些原子被放射性核素或稳定核素所取代,而成为一类易被识别的化合物,则称之为标记化合物。 例如: P是通过S的中子撞击而得:   S + n →P + p   它的衰变是经由β衰变而成。它通常用于生物化学上,研究蛋白质磷酸化激酶。 P在P之间的中子撞击中相对产率较低。这其实也是一种β发射,其半衰期为25.4天。其所发射的电子能量较低,因而可以拥有更高的辨识率,例如DNA定序。 DNA探针是利用同位素、生物素等标记的特定DNA片断,该片断可大至寄生虫基因组DNA,小至20个碱基。 原理:当DNA探针与待测的非标记单链DNA(或RNA)按碱基顺序互补结合时,以氢健将2条单链连接而形成标记DNA-DNA(或标记DNA-RNA)的双链杂交分子。将未配对结合的核苷酸溶解后用检测系统(放射自显影或酶检测等)检测杂交反应结果。 DNA分子探针 ZFY基因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核酸序列分析的放射自显影图 这类探针多克隆在质粒载体中,可以无限繁殖,取之不尽,制备方法简便。 DNA探针不易降解(相对RNA而言),一般能有效抑制DNA酶活性。 DNA探针的标记方法较成熟,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缺口平移法、随机引物法、PCR标记法等,能用于同位素和非同位素标记。 DNA分子探针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 放射性免疫分析法是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放射性同位素体外微量分析方法。1960年美国化学家R.S.耶洛和S.A.贝尔森提出此法,耶洛因此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本原理:是根据被测定的抗原物质和其标记物(标记抗原)同特异性抗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性的结合。 主要特点:标记的是抗原。其原理:未知抗原Ag+标记抗原Ag +已知定量抗体Ab标记抗原与抗体复合物AgAb+未知抗原与抗体复合物Ag Ab+游离标记抗原Ag (去除)(未知抗原多,标记抗原与定量抗体结合的复合物就少,表现为负相关)。 谢谢观赏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