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现代作物栽培新技术 河南农业大学 赵全志目 次 作物栽培技术沿革 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 现代作物栽培新技术 一、作物栽培技术沿革 原始的种植业 采集活动孕育了原始的种植业 原始种植业的出现是妇女的一大贡献 原始种植业的发展阶段 10000-8000年前的刀耕火种农业阶段 8000-5000年前的锄耕农业阶段 5000-4000年前的发达锄耕或犁耕阶段 10000-8000年前刀耕火种农业阶段 不进行田间管理 用石刀割穗 作物种类:黄河流域是粟,长江流域是稻,华南地区是芋等根茎类植物 耕作制度是撂荒制 8000-5000年前的锄耕农业阶段 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石斧、铲、锄等 耕作制度:生荒向熟荒过渡时期 作物种类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5000-4000年前的发达锄耕或犁耕阶段 生产工具:骨铲、蚌铲等 作物种类:蚕豆、西瓜等,开始栽桑养蚕 耕作制度:熟荒轮荒制:3-5年 夏商西周时期 对农时的重视 对选种的讲究 重视中耕除草 开始防治虫害:点火诱杀 开始施肥:商代开始 春秋战国时期 铁犁和牛耕出现,传统农业的形成 重农思想和农学思想:农本论、三才论 农本论 以农桑为本业 农业是经济繁荣和国富民强之本 农业是政治安定和长治久安之本 农业是富国强兵之本 三才论 三才:农业生产三大要素 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对农业生产两大规律的认识:自然规律、经济规律:“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 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认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耕作制度的重大发展 轮作复种制的创始 深耕细作的提倡 垄作耕法的初步发展 栽培技术明显提高 对农时的重视 消灭三盗:地窃、苗窃、草窃 改进播种方法: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控制适宜的覆土深度 因土施肥 秦汉时期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形成 重农思想的发展:农,天下之大本也 铁农具的发展和牛耕的推广 轮作复种的发展和旱作技术的提高 改土和施肥技术的提高:压青、基肥、种肥和追肥的施用 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 栽培技术和管理技术 作物栽培的整体观念:“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创造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确定播种期和播种量的原则:看物候定播期、看作物定播量 三国两晋南北朝 农具的改进:耙的创造 多熟种植 间作套种 轮作防病的开端 食物诱杀的创始 适时收获 隋唐五代时期 南方传统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水稻育秧移栽和稻麦轮作复种制的发展 生物防治 播种技术的发展:晒种、选种、浸种催芽 水稻中耕烤田 宋元时期 主要农作物种植范围的扩大和缩小 新农具的大量涌现 土壤肥料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地力常新论”、“用粪得理” 水旱轮作技术体系 明清时期 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定型 新型生态农业的出现 新作物的引进 轮作复种的普及 间作套种的发展 药物治虫:砷剂、硫剂、石灰、硫酸铜 近代农业(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解放后中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走群众路线” 20世纪50年代:学习总结劳模经验 1958年,农业“八字宪法” 60年代:探讨合理密植 70年代:南方多熟制、北方间套作、杂交稻 80年代现代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机械、地膜、生长调节剂,形成了模式化、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 90年代:三高一优、简化栽培 21世纪:优质、高效、无公害 作物栽培科学的建立 作物栽培学作为完整独立的科学还是近50年的事 20世纪50年代曾将前苏联雅库什金的《作物栽培学》翻译成中文,并推荐为教材 1956年,由李竟雄主编,1958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作物栽培学》通用教材 1959年,相继出版了《中国棉花栽培学》、《中国水稻栽培学》、《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玉米栽培学》。标志着中国作物栽培技术由看天看地看庄稼的经验式栽培,发展到运用系统理论和先进技术对作物进行科学调控的新阶段。 作物栽培科学的主要内容 作物生育进程中各部器官建成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群体形成过程中分阶段的形态、生理性状特征和质量指标; 作物栽培科学的主要内容 作物群体形成过程中作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包括对温、光、水、肥、氧的要求,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的同步性,以及对气候因素、土壤、生物的适应性等)、群体内各个体之间、个体内各器官之间等三个方面的矛盾综合分析,各种矛盾表象特征及其诊断,确定影响群体正常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调节措施的主攻方向; 作物栽培科学的主要内容 各种栽培措施和调节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在不同群体、生态条件下的正负效应和应用原则,并向科学、定时、定量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栽培调控技术的模式化、规范化。 二、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 (一)作物产量构成理论 产量构成理论的建立 1923年英国育种学家Engl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低频第四章11年.ppt
- 住院病人突发情况.ppt
- 住宅室内之水电篇.ppt
- 住院医师复习提纲2010.ppt
- 体位摆放和转移训练.ppt
-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措施讲义(附图片).ppt
- 体动脉肺动脉转流术.ppt
-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ppt
- 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ppt
- 体育基础理论--一年级男生2.ppt
- 含奥沙利铂方案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中药组方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探究与展望.docx
- 1993 - 2010年欧盟文化政策:演进、内容与影响探究.docx
- 江苏沿江化工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与机制探究.docx
- 多元共治视角下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角色与影响探究.docx
- 华为3G智能手机市场营销策略深度剖析.docx
- 我国私募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现状、问题与展望.docx
- 圆锥滚子轴承动态性能解析与结构参数优化策略研究.docx
- 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法律规制:问题剖析与完善路径.docx
- 河北师范大学留学生汉语口语课教学:现状、问题与优化策略.docx
- 以史为鉴:宋代官员经济犯罪剖析与防治策略探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