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中国艺术建筑篇.ppt

  1. 1、本文档共1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佛教与中国艺术建筑篇

佛教与中国艺术 王菊英 建筑: 佛寺:白马寺、悬空寺、布达拉宫等 佛塔:应县木塔、大理崇圣寺三塔等 幢:分经幢和墓幢,如五台山佛光寺经幢等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政治、文化、思想、信仰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经的翻译与流传,影响了中国的文学与艺术,尤其是艺术家,将佛法的意境融入中国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音乐里,而开创出更具意涵的道貌风格。 传蔡愔于明帝永平初遣使赴大月氏,至永平11年(公元68年),偕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东还洛阳,时以白马驮经及白毡裹释迦立像,当时的政府把一个官署鸿胪寺,作为他们的招待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马寺,并在寺中壁上作千佛万骑三匝绕塔图。 《释书?释老志》说:“自帝令画工图佛像,置清凉台及显节陵上。”这是中国最初自作的佛画。 “白马寺”成为中国佛教的苗圃。 “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其形长大,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而问其道术,遂于中国而图其形像焉。” 晋·袁宏《后汉纪》 、《后汉书?西域传》、《佛祖统纪》等记载。 寺、院、庙、庵 “寺”:本为古代官署名。《汉书·元帝纪》注云:“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 如太常寺、鸿胪寺(招待诸侯及四方边民之所)。 后因西域僧东来,多先住鸿胪寺,移居他处时其所住处仍标寺号。从此遂称僧侣的居所为寺。 《大宋僧史略》:“寺者…本是司名。西僧乍来,权止公司。移入别居,不忘其本,还标寺号。僧寺之名始于此也。” “院”:本是周围有垣之意,引申为周围有垣或有回廊的建筑物,亦指官舍。至于将佛教建筑称为“院”,则始自唐代在大慈恩寺所建的翻经院。至宋代,官立的大寺亦多称院(如金陵瑞相院)。 “庙”:奉祀祖宗或前代贤哲之所;后用以称奉祀神佛的场所。 “庵”:古代隐世修行者所居的茅屋;后用以称比丘尼所居佛寺。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而呈现新貌。 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号、院号外,亦附加山号。 又有以年号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开元寺。 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 依住寺者而分,有僧寺、尼寺之别。 依宗派而分,有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寺院兴废  创建于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为我国佛寺的滥觞,其后续有建邺建初寺(孙吴赤乌十年即公元247年,孙权为康僧会造)、武昌昌乐寺、慧宝寺、苏州通玄寺、扬州化城寺、四明德润寺等。  西晋初年,京洛一带造寺塔图像而礼拜之风盛行,不少达官显贵或舍旧宅,或于各地立寺塔。当时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后因高峻层塔渐为寺院的重要象征,“浮图”遂转而专指高塔。 寺院兴废 唐·杜牧: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北朝时,寺院的数目激增。 南朝佛寺:刘宋1913所,萧齐2015所,       萧梁2846所,陈朝1232所。 北朝: 北魏3万余所(北魏末年仅洛阳佛寺1367所); 东魏、北齐3万余所,僧尼300万人; 北周有寺1万所,僧尼100万人。 北魏太武帝及北周武帝的废佛 寺院兴废 隋文帝重兴佛寺:大兴善寺 唐代造寺之风益炽。从武德初到贞观末,全国佛寺达3716所。高宗乾封元年(666)诏令天下诸州各建一寺。载初元年(690)武则天令天下各州均置“大云寺”。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下令各郡建开元、龙兴二寺。肃宗至德元年(756)造成都大圣慈寺,设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区。 会昌五年(845),武宗毁天下官立佛寺4600所,小寺4万余所,命26万僧尼还俗。 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再次禁止私度僧尼,并废无敕额寺院3000余所。 宋代禅宗盛行,教寺多改为禅寺,南宋立五山十刹之制。 禅院五山:一兴圣万福禅寺(浙江杭县径山),二景福灵隐寺(杭县灵隐山),三净慈寺(杭县南屏山),四景德寺(鄞县天童山),五广利寺(鄞县阿育王山)。 禅院十刹: 一中天竺山天宁万寿永祚寺(浙江杭县),二道场山护圣万寿寺(浙江吴兴),三蒋山太平兴国寺(南京灵谷寺),四万寿山报恩光孝寺(江苏吴县),五雪窦山资圣寺(鄞县),六江心山龙翔寺(又称江心寺,永嘉),七雪峰山崇圣寺(福建闽侯),八云黄山宝林寺(金华),九虎丘山云岩寺(吴县),十天台山国清寺(浙江临海)。 元明清三代佛教发展相对稳定。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全国佛寺2318所。 明代为区别寺刹,分为禅寺、讲寺、教寺三类。 清初官建大寺6073所,私建大寺8450所,全国大小寺院共79622所。 晚清以来,寺院多遭战乱所毁。 公元200年前后(汉末),长江下游的丹阳郡(今天的南京一带),官

文档评论(0)

tmd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