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近百岁的姑公一起过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年近百岁的姑公一起过年.doc

与年近百岁的姑公一起过年   1.   临近春节,我们全家回到农村老家,准备陪姑公一起过年。   姑公名叫肖顺清,出生于1915年农历二月初八。他十几岁时和家人走散,遭遇过抓壮丁,被强盗掠过,还被抓进过牢房,所幸大难不死。30多岁时遇到我姑婆,两人结为连理,在解放后生下一女,但女儿在1964年得肺痨(即肺结核)去世。几个月后夫妇俩收养了一个外侄当儿子,那人就是我爸。这就是我称呼他为姑公的原因。   车子开到家门,并没有看到熟悉的院坝,取而代之的是一幢6层新楼房。这是姐姐为了满足姑公住新楼房的愿望,特地在去年修建的,里面除了没有电梯,其他设施都不比城里差。   我们从车上把大包小包的东西拎到家里时,看到姑公在阳台椅子上坐着,我大声喊:“姑公,我们回来了!”   “回来了啊!我怎么没听到声音?”姑公耳背,我猜想,他一定是为了能听到我们车子的声音,才在这么冷的天,离开屋里的火盆,在阳台上冒冷坐着。真不知道为了等我们,他已经这样坐了多久!姑公拄着一根竹棍站起身来,用那双被岁月浑浊了的眼睛看着我们,满是沧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姑公是一个典型的文盲,一生只会认、会写“肖顺清”三个字,但他却是村里最会讲故事的人。我小时候,村里没通电,家家户户吃完晚饭,便端条板凳坐在院坝一起听姑公讲民间故事、笑话、神话,还有他自己的生活经历,经常已是深夜,大家还没有倦意。我要感谢姑公,他的那些故事,为年少无知的我,打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我成为小伙伴中编、讲故事的能手,我也由此喜欢上语文,并在读大学时选择了中文专业。姑公除了会讲故事,他还会一样,就是已经申报成为文化遗产的“川江号子”。30年前的姑公,已是年近7旬的人,在公社的每场文艺演出中,都少不了他喊号子的身影。   2.   腊月二十九那天,姑公吃完早饭就移步上街了。按他的习惯,每到过年的这一天,都要去理发店把头发理了,胡子刮了,还要换一身衣服,干干净净地过个年。谈到他的服装,不得不提到他那有特色的“123裤子”――裤子的脚围、腿围、腰围按1∶2∶3的比例做的,平铺开来,就像一个梯形,一米多的裤腰没有松筋、扣子和拉链,裤腰和裤脚都要用布带缠起来。   “吃年饭了!”姐姐把姑公扶到上座。我们时不时地给他夹菜,但没人给他夹鸡肉,为什么呢?因为姑公的父亲是一名郎中,被治好的患者常要送礼感谢,送得最多的就是鸡,于是他家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鸡,他说闻到鸡肉的味道就想吐。虽是年夜饭,但姑公吃得很少,平常他都是不吃晚饭的,每天只吃早中两顿饭。   吃完饭,我拿出新买的iPad准备给姑公照相,发现他坐在那嘴唇一直在动,并发出很小的声音。我以为他在对我说什么,问过后才知道,原来他在哼歌。我暗自佩服他老人家,这一招不但能锻炼记忆力,还可以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轻松打发时光。   3.   初一开始,我们年轻人就要开始走亲访友,姑公说:“你们忙去,不用惦记我,我饿了喝点牛奶,吃几块饼干就行。”姑公就是这样,总是很体谅别人,也很大度,自我记事起,他从未与人发生过争执。记得有一次爸与邻居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结果第二天声音就变沙哑了。事后,姑公说:“吵架要有技巧,不要对方说一句你接一句,而是等对方已讲得口干舌燥,元气大伤后,你再还击一句能直中其要害的话。”其实,姑公是在教育我爸爸要少与别人吵骂。   姑公虽然没有文化,但在教育后辈上却有自己的智慧。我爸爸年轻时喜欢打牌,为此事妈妈多次与他发生争执。姑公劝说我爸:“打牌的人个个都想赢钱,但为什么大多都是输,有的输成了穷光蛋,钱到哪里去了?还不是送给茶馆老板了。打牌的人都认为自己聪明,其实是个傻子。”姑公也是要打牌的,但从来不玩钱,他说:“如果以赢钱的心态去打牌,赢则高兴,输则生气,就失去了娱乐的意义。”   4.   姑公高龄98岁,一生却只住过一次院,仅三天。受他父亲的影响,姑公会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治病。如果他晚饭吃很多辣椒,吃完后用厚被子蒙头便睡的话,不用说,那就是他受寒感冒了。他说只要捂出一身汗,再好好睡一觉就行了。   姑公的父亲医术高明,作为独子,他却没有继承父业,只学了几招不用药就可治病的方法。比如,手被刀切个小口,他就在地上拈点细泥撒上,并默默地念几句口诀,过两天伤口就好了(编者注:此法千万不可套用,泥土中可能有破伤风杆菌,万一感染就很危险!)。我小时见他治的最多的是白口疮,这种病多发于婴幼儿,长于舌头,呈白色小米粒,如果控制不好,小米粒会朝喉咙的方向越长越多,严重的会窒息而死。那时,只要有人来求治,如果我在家,姑公就会让我准备物品――一把砍柴刀,一盏煤油灯。然后我跟着姑公和病人走到老屋背后的一棵柏树下,见证一次又一次的神奇:病人靠着树干,姑公在其头上方的树干表皮上砍几个浅浅的刀印,然后用煤油灯上下反复的烧刀印,嘴里还念念有词;之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