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对中医药研发创新认识差异的访谈分析.docVIP

中英两国对中医药研发创新认识差异的访谈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英两国对中医药研发创新认识差异的访谈分析.doc

中英两国对中医药研发创新认识差异的访谈分析   摘 要 本文基于在英国的访谈分析,认为中药毒理是研发的重要领域,基于众包的全国中医病例系统是研发的重要基础,中药产业政策的失误给中药创新带来了损害。加强中央政府顶层设计、推动中医药全球众包研发平台的建立是提升我国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中药创新 中药毒理 中英认识差异 众包创新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5-0063-03   Interview analysis of Sino-British different   concep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novation*   LI Jiang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field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system of national TCM cases as the found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CM based on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The mistakes of the industrial policy on TCM may result in the damage to TCM innovation. Strengthen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entral government and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latform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eutical global crowdsourcing are essential to improve TCM innovation.   KEY WORDS TCM innovation; TCM pharmacology; Sino-British different concepts; crowdsourcing innovation   近年来,我国在产业升级、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实现了质的飞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国家研究委员会认为中国急剧增加的研发投入已经开始挑战美国的传统垄断地位。美国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的比例从1999年的39%下降到2010年的34.4%,每年增长3.2%;然而同一时期中国以年均20%的速度在增长[1]。2010年欧洲研发支出占全球的比例是24.8%,中国占12.0%,日本占11.8%[2]。中国在国际专利、论文引用上大幅增长,多项科研指标进入世界前3,一个发展中的创新大国正冉冉升起。   但是,中国在国际上成功商业化并获得重磅药利润的药物种类为数不多,并没有因为巨额的投入获得相应的产出和利润,尤其在中医药领域。中医药被多个省市政府认为是我国最具有世界原始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产业领域。但中药出口规模小,在主流国际社会普遍不被承认。笔者借助在英国的留学经历,整理了在英国相关人士对中医药创新的访谈看法,希望对推动我国中医药创新起到一定启迪的作用。   中国和英国对中医药创新研究认识的差异   中医药是否受到歧视?   英国监管当局认为并不存在对中国中医药、日本汉方制药、韩国韩医、印度另类疗法、德国植物药等刻意打压的政策,因为政府很难阻挡民间用药。如果有简便价廉的药物在英国广泛使用,可以减少英国财政的负担,何乐而不为?根本问题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相关监管没有逐步到位,行业自律机制没有完善,造成英国患者担心中医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物研发是安全第一还是疗效第一?   中国中药研究机构认为中药药理、疗效是赢得出口的保障,而西方监管当局认为中药安全性才是首要的。中国中医药出口方认为英国在以安全性为理由实施贸易壁垒,但在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看来这并不严格,表现在:① 在认同中药是否为药物的标准上,英国药政管理部门只要求出具中药无副作用的检测报告或者毒理实验结果;② 该中药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和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