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经验.docVIP

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经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经验.doc

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经验   【关键词】麻黄;刘爱民;皮肤病经验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70-01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归肺、膀胱经;其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其功效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温经通腠[1]。在临床实践中,麻黄的应用广泛,刘爱民教授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对麻黄的运用有独特见解,临床证突破不少禁条,广泛用以治疗多种皮肤科疑难杂病,效果卓著,经验可贵。笔者有幸随师待诊,兹将刘爱民教授运用麻黄治疗皮肤病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1.病案举隅   1.1慢性荨麻疹 张某,男,8岁,2012年10月30日初诊,主诉:全身出风团、痒1年余。现病史:患者1年前扁桃体发炎后,咳嗽,全身出风团,痒,曾在郑州市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西药可控制,停药则发,现风团每日出,扁桃体Ⅱ肿大,咳嗽,且患者为过敏性鼻炎,平时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沉。诊断:慢性荨麻疹。辨证:风寒束肺 内有蕴热,治法:疏风散寒宣肺 清热利湿止痒,方药:生黄芪12g 炙麻黄5g 炒杏仁9g 黄芩12g 生桑皮12g 防风12g 法半夏9g 白鲜皮15g 生甘草4g,15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药后偶有几个小风团出现,咳嗽已愈,舌稍红苔薄白,脉可。中药守初方加黄芪15g,21剂,水煎服。药后风团一直未出,疾病告痊愈。   按语:慢性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诊”,因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禀性不耐,总由风邪所致,或外受风寒、风热客于肌肤,或由饮食荤腥动风之物,或肠胃湿热虫淫,或气血亏虚,冲任不调内生风邪,客于皮,致营卫不和而发本病。而本病例患者扁桃体发炎后,咳嗽,乏力,且舌红苔薄白,脉沉。证属风寒袭表,卫阳不足,内有蕴热。方中麻黄、炒杏仁,取其辛温宣肺以开腠理,推邪外出;黄芪益气固表,以辅助正气,黄芩、生桑皮、法半夏,以清内热,防风、白鲜皮,以疏风止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散寒宣肺兼清内热的目的,正切本病病机,刘爱民教授根据临床辨证,灵活加减化裁,同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起居调护,避免诱发因素,获得满意疗效。   1.2湿疹 孙某,女,24岁,2013年8月13日初诊,主诉:面颈部出密集丘疹、红斑、反复发作,痒4年。现病史:4年来每至秋冬季节则面颈部出密集丘疱疹、痒,严重时则渗出,夏季减轻,曾在开封市某医院治疗,未效,现皮疹较轻,面黄不华,纳可,冬季畏寒,大便干,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右弱左可。诊断:湿疹,辨证:风寒外束,湿热内蕴,方药:生麻黄6g 生黄芪18g 防风15g 连翘15g 苍术15g 生薏苡仁20g 生桑皮15g 黄芩15g 黄柏9g 白鲜皮20g 赤小豆15g 川朴9g ,21剂,水煎服,每日1剂。二诊:药后皮损全部消退,痒止,面黄不华,舌稍红苔薄白,脉弱。中药原方去黄柏,生黄芪增为30g 加桂枝9g,21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1个月后电话回访,疾病告之痊愈未发。   按语:湿疹,中医称之为“湿疮”。病因病机多为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有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其特点为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患者自觉剧烈瘙痒,有湿润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中医辨治湿疹多以单纯清热利湿为大法,其疗效不甚显著。本患者秋冬季节发病,皮损分布于面颈部,冬季畏寒,大便干,口干,舌红苔薄黄腻,脉右弱左可。四诊合参,导师将本例的病机概括为患者素有湿热,风寒外束。导师认为头面为诸阳之汇会,风寒邪杂至,首袭头面,与体内湿邪相合,发为湿疹[2]。冬季外寒束表,腠理失之开阖,湿热难以散越。治疗当以外散风寒,内清湿热。拟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方中麻黄宣发肺气,透邪外出;赤小豆清热利湿;桑白皮既助麻黄解表邪,又协赤小豆利水湿;连翘、黄芩清热利湿;黄柏、苍术、生薏苡仁、白鲜皮清热利湿止痒。导师组方严谨,紧扣内有湿热,外有风寒之病机治疗湿疹,疗效显著。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原是《伤寒论》中用于治疗湿热发黄的早期,导师用于治疗湿疹,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原理。   1.3银屑病 陈某,女,37岁,2013年1月30日初诊,主诉:全身出鳞屑性丘疹、红斑,痒10余年。现病史:10年来全身反复出鳞屑性红斑、丘疹,痒,曾去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未效,现皮疹以躯干为多,较密集小片红斑,脱屑,头皮大片鳞屑性皮疹,畏寒,手足不温,纳欠佳,大便可,月经可,舌胖偏淡,苔薄白,脉沉。诊断:银屑病,辨证:阳虚外寒 内有湿热。方药:生麻黄6g 制附子6g(先煎) 细辛3g 当归15g 鸡血藤20g 生薏苡仁20g 栀子12g 生槐花15g 赤芍15g 陈皮6g 甘草5g,1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二诊:皮损全部消退,无新发皮疹,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