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生态德育研究》课题设计方案.docVIP

《和谐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生态德育研究》课题设计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生态德育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和谐教育德育实践的深化研究》 课题设计方案 ???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 2006.6.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 (1)和谐教育德育实践:和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想,相信一种好的学校教育应当整合学校系统中诸要素和各层次的关系,优化儿童发展的各种条件,发展出学校独特的精神生活和整体教育环境。具体讲,和谐教育就是师生以共同创造和谐的学校精神生活为中介,以形成和发展和谐师生关系为主线,以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成为能积极适应社会、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为目的的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是和谐教育实验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环境和服务为学生的道德探究提供奠基性素材和统整力量,并持续地过滤社会价值信息、优化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地投入道德生活和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推动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实践。 (2)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以有意义的师生共同学习生活为载体的,以促进成员德性发展为共同愿景的,强调在过程相互的对话、相互的辩诘、相互的认同、相互的理解,在充分保障成员的权益与责任的前提下,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个人经验与各种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道德教育存在方式。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过程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课题界定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既是和谐教育德育理念的升华,又是近二十年和谐教育德育实践方法的延伸与深化,该课题将继续在和谐教育理念的关照下,秉承和谐教育德育实践中的基本精神,承认儿童不仅具有道德学习的潜能,而且作为学习者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以及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承担责任的主体。将师生视为道德教育中共同需要发展的对象与主体,通过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校本育人资源,促使学校内部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信息传递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有意义的生活为基础的、师生共同浸润其中的、学习道德的生活范式中,通过师生、生生、师师间合理交往对话,个体经验分享,精神融合共生,营造以师生责任与权益为基础,以“爱”为核心的校本文化,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让师生自主地投入道德生活和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 “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是从“自在之物”(客观存在的学校中以师生为主的社会群体),通过“为我之物”(按和谐教育道德教育目的建立的教育客体)的中介发展而成的“自为之物”(自我道德教育的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不是“珊瑚般的共同体”,而是“交响乐般的共同体”。交响乐团能够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是因为乐团中存在着音色、音阶都有差异的乐器,如果乐团发挥不了这个差异的作用,也就没有和谐的乐章。所以,是一个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的学习共同体。 Campione)提出设计学习者和思考者共同体,李普曼(Lipman)提出探究共同体,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CTGV)提出学习共同体,罗斯(Roth)提出实践共同体。日本学者佐藤学甚至认为“学校再生之道,只能是恢复学校在现代化整顿并合理地武装的过程中业已丧失了的东西——领悟学习之甘苦的、合乎自然的‘时间’、‘空间’、‘关系’,朝着‘学习共同体’的目标脱胎换骨地改造。”(《课程与教师》P83,钟启泉译,2003.6) 近年来“学习共同体”已受到我国教育理论界地关注,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学校把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入了课堂,引入了学校管理,引入了校园文化建设,但在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领域还比较鲜见,朱小蔓在《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一文 6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