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VIP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学案(人教版必修3).doc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课标要求: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二、网络纲要 三、重点拓展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整理《诗经》作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 B. 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 《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 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4.“其作品往往以帝王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皇家苑囿的广阔,林木的繁盛,禽兽的众多,游猎场面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之盛。”这里评论的文学体裁是( ) A.诸子散文 B.骚体 C.汉赋 D.唐诗 5.“偏重于咏物写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6.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7.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8.王国维先生曾说:“诗在我们国度,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最全面的生活。”以下各项中,能体现王国维这一观点的是①《诗》是五经之一 ②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 ③明清士人互赠诗文绘画作品 ④学者根据《诗经》研究春秋早期的状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 9.苏轼词和辛弃疾词的相同风格是 A.胸怀收回中原的豪情壮志 B.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 C.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表达了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 10.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A.“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a) 《诗经》   图(b) 屈原 材料二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三 柳永是北宋词坛上一面鲜亮的旗帜。他以切身的感受入词,以市井风光入词,以清浅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词,不避俚俗,铺叙绘写,极状都市繁华和悲欢离合之情。由于柳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故而在宋元时代广为流传,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进一步开阔了词界。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同的是材料一中的哪一幅?有何特点? (2)在内容方面杜甫的诗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个相似?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3)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形式的主流发生了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