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全球化下的地方发展
第15章 全球化下的地方發展 第一節 全球在地化 第二節 全球化下的地方發展策略 第一節 全球在地化 一、全球在地化的意義 二、全球化下的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以九份為例 全球在地化的意義 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是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結合,也可說是「全球性的在地化」(global localization),強調全球化必須與在地化緊密結合。 全球在地化策略就像天平的兩端,一端是全球化,一端是在地化。 全球化與在地化在邏輯上一方面是「均質化」(homogeneity),另一方面是「異質化」(hetergeneity)。 全球中的地方,地方中的全球 全球化與在地化之間是一種競合關係,彼此既競爭又合作,最具代表性的是地方文化產業。 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若能步上全球化的路徑,將可與其他地區的文化產業競爭,但仍需藉助全球化的力量才能在全球市場中運作與分配,同時在普遍中創造特殊性,促使特殊性普遍化。 德國麥當勞 跨國企業必須明確區隔全球化與在地化的意義,在全球市場的架構下,找出一個最適切的點切入,發展出適應本土市場的策略,即跨文化經營。 全球在地化模式二 原住民國寶郭英男夫婦等人所演唱的「歡樂飲酒」歌,被選為1996年亞特蘭大世界奧林匹亞運動會宣導短片的主題曲,呈顯臺灣原住民音樂普為世人認同。 全球化下的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以九份為例 金九礦山曾在1914至1918年和1937至1943年兩次的黃金時期,是九份地區最繁盛、絢麗的時期。 臺灣光復後,黃金的開採不符合投資效益,使臺陽公司在1971年結束採金,九份也變成純粹以居住為主的聚落。 1980年代,九份地區產業和人口大量外移,導致經濟和人口成長呈現遲緩,卻也使日治時期的聚落空間形式得以完整保存,荒蕪的美感加上特殊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歷史人文內涵,吸引許多藝術工作來此尋找創作靈感。如:吳念真與侯孝賢等。 九份的街景 九份地區經建版地形圖(2001) 九份地區衛星影像圖(2008) 九份地區文化的特點 (1)九份之影像文化 (2)殖民者留下來之異國地景 (3)幽美的四季山海風情 (4)古樸的建築意象 (5)藝術家的身影與影視文化 (6)浪漫悠閒茶樓文化與民宿 (7)老礦坑文化 (8)舊的建物、街巷、社區與常民生活 此八項特點有藝術性、有懷舊性。 九份地區的地方產業特點 (1)鄉土產業-芋圓、草仔粿、芋粿ㄎ一ㄠ (2)金瓜石老街小時候的零食 此兩項所具有的特性皆為懷舊的。 金瓜石的太子賓館 九份地區的山海地方美景 全球化下地方文化之獨特性 九份地方文化產業特性與全球化下地方文化產業運作策略之對應 第二節 全球化下的地方發展策略 一、地方特色的營造 二、政府的角色 地方特色的營造 目的:一方面可以增加地區性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地方的凝聚力,激發和鼓勵發展地方特色。 地方發展策略:主要在地方特色的營造,以地方本身做為思考的出發點,基於地方的特色、地方的自然環境、地方的人文,甚至是地方的福祉做為優先考慮來發展,可稱為「內發性的發展策略」。 地方特色的營造的重點 地方特色需有濃厚的地方感,其內涵大部分乃是人為所建構出來的,唯有保有持續創造的過程才能維持其地方特色。 傳統的和創新的地方文化特質,也可以走向產業化的方向,而附加上經濟價值。如此可為地方的經濟和生活品質重新注入生機和活力,因應地方在全球化下所面臨的問題。 日本白川鄉的地方特色—合掌屋 金門的地方特色—金門古厝 澎湖的地方特色—硓 石屋 澎湖的地方特色—菜宅 美濃紙傘 高雄縣政府舉辦『內門宋江陣比賽』 地方(或社區)營造工作 地方若要恢復活力與生機,必須開創具有地方特色的經濟活動或文化遊憩計畫,發展多目標、多機能的文化產業。 整合地方文化、歷史、產業、觀光資源,舉辦小型國際性展演活動,藉以培養民眾對本土文化之認同與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政府的角色 地方特色的營造與地方經濟振興需要政府與民間共同參與,基本上是由政府規劃、推動或輔導地方居民營造地方特色,以自立、自制和獨創性的原則,發揮敏銳的感性和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出地方的特性,這就是造村、造街、造鎮、造鄉的運動。 臺灣政府的推動 19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開始陸續推動「全國文藝季」、「縣市小型國際藝術季」,「社區總體營造政策」。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出「一縣市一特色、一鄉鎮一特產一節慶」(One Village One Product One Festival)。 2001年,觀光局推動的「每月一節慶」。 1989年,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地方特色產業輔導計畫。例如: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地方特色產業輔導計畫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