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的城隍崇拜与广西社会教化
明清时期的城隍崇拜与广西社会教化
一、明清时期的广西城隍崇拜
城隍神的雏形是由沟渠神发展而来的村落保护神,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隍神逐渐成为城市保护神。早期城隍神其神格为自然神,人们认为城隍神能避灾除害,如掌管分配晴雨、驱虫逐兽、除祛疾病、赏善罚恶、监督官吏等等,带来和平与安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灵。唐以后,城隍神则由人鬼担任,演变为人格神。唐代城隍信仰已成习俗,吴越地区达到“水旱疾疫必祷焉”的地步。卷437宋代以后的各个封建王朝对城隍的大力提倡与扶持使城隍信仰由原本的民间信仰走向官方制度化,宋代朝廷更将祭祀城隍列为国家祀典之一。
上古越人相信万物有灵,相信鬼能役使百物,干扰人事。巫术占卜之风极盛,以占卜定凶吉,用设坛祭鬼之法禳灾祈福是上古广西普遍流行的民间信仰。两晋到隋唐时期,尽管俗鬼、尚巫之风仍在一些地方盛行,但它逐渐淡出了广西民间信仰的主流,代之以崇拜各种自然神衹、专职神仙为主流的信仰格局。这一时期的特色之一是许多北方神灵南来岭南安家落户,如北帝、城隍就是其中之一。这些专职神多掌管与民众生活有关的重大问题。唐宋以后以至明清,广西民间信仰体系中,专职神灵依然为主体,且神灵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是许多贤明圣哲进入神灵队伍,享受人间香火。多神崇拜、官民共祀。两汉时期,广西民众就曾建伏波将军庙。唐宋时期,岭南成为被贬京官的流放之所,广西出现了一批有全国性影响的文人学者和名将名相,如柳宗元、秦观、苏轼、狄青、苏缄等,广西民众为他们立祠建庙、奉为神明,这些历史名人逐渐演变为广西民间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名人进入民间神衹行列,官方建祠并主持祭礼,一方面增加了广西民间信仰的雅文化色彩,另一方面也说明民间信仰在社会上的重大影响力,官方不仅承认、资助,而且力图加以引导,以使之朝着有利于巩固其统治的方向发展。
广西的城隍崇拜始于唐代。大中元年至二年(847年-848年),唐代在广西的桂林、永福、灵川、荔浦、理定(今兴安)等地已建有城隍庙。李商隐为荥阳公所写的《祭桂州城隍神祝文》:“谨以旨酒庶羞之奠,祭于城隍之神,浚洫崇墉,所以固吾圉;春祈秋报,所以辅农功。”另外他还为《赛灵川县城城隍神文》撰文歌颂城隍:“高垒深沟,用资固护。兴云渫雨,谅俟威灵。惟神能感至诚,将成大稔。逐清泠之耕夫,不使扬光;回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式陈微报,愿鉴惟飨”。另外唐朝时期的梧州也在县署西建立城隍庙。宋朝将城隍列入国家祀典,要求各地行政长官每年按时祭祀,城隍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据清人谢启昆所编的《广西通志》记载统计,宋代广西有城隍庙6座,元代8座。宋元两朝时广西地区的城隍庙并不多。
明太祖朱元璋崇拜城隍神,力图利用它来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将信仰空间的城隍神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官府行政机构相配套,构建起完整的城隍信仰体系。他把一些历史上有名的贤臣良将封为城隍,使得城隍的信仰更易为群众所接受。同时,城隍的级别也越来越高,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品级为正一品,与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也扩大城隍的职责。洪武三年(1370年),又定庙制,府州县城隍庙与各地官署正衙高广相当。全国上下,几乎每个县都有一座甚至两座建筑宏伟、富丽堂皇的城隍庙。“岁以仲秋祭旗纛日,并祭都城隍之神,凡圣诞节及五月十一日神诞,皆遣太常寺上官行礼。国有大灾则告庙,在王国者王亲祭之。在各府州县者守令主之”。卷49明代各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祭祀当地城隍神。
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汉族统治,钳制民众的思想,使民众顺服,在文化思想制度许多方面沿袭了明朝的体系。通过城隍神崇拜,起到崇尚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起到道德教化作用。修建神庙来祭祀,成为统治者对付民众的一个有效工具。城隍信仰经过有明一代的发展,在民众中已有相当影响,且政府大力倡修城隍庙,城隍信仰于清朝可谓臻于鼎盛。雍正对于城隍信仰极为重视,他曾于雍正十年(1732年)下诏,令直省各府州县依定例修建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和城隍庙。乾隆二年,礼部遵旨议定期凡岁久损坏者,令督抚地方如式修造。各府州县长官接到圣谕后,积极筹备,雷厉风行,于当年或翌年建起了城隍庙。据金鉷所编《广西通志》统计,广西各地在雍正年间所建或修建的城隍庙数量大为增加,明确记载的就有11个。在政府的强制下,使纳入祀典的一大批神灵如社稷坛、先农坛、城隍坛、厉坛以及关帝、文昌、名宦等神庙迅速在广西各地发展。知州、知府或其他地方官员率领民众建神庙,并由官员带头去祭祀。广西城隍庙明代则达到33座,清代89座。一些城隍庙还有庙产作为日常维护经费,如南宁府城隍庙就在下东乡、上东乡等农村有田产,共计有田138坵,收谷约计39石5斗3升9勺,另外还有一些水塘、街道铺面出租。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